曹操攻陶谦有两次,初平四年秋和次年夏,曹操屠城是哪一次?还是两次?我看史书说的不一样,还有屠城情况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20:27:02

曹操对徐州用过两次兵。第一次是初平四年,是为公而征徐州,不可能有屠杀之事;第二次是兴平元年,也就是你说的次年夏,为报父仇而东征徐州。《三国志•武帝记》“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 《三国志•陶谦传》 “兴平元年,复东征,略定琅邪、东海诸县。谦恐,欲走归丹杨。是岁,谦病死。”为了报杀父之仇,曹操可能屠城了。《三国志》已经指出“所过多所残戮。”

这个,对于后汉书和三国志的叙述曹操征讨徐州,确实是十分矛盾。
不过看记载也知道,曹操屠城徐州只有一次,就是初平四年,这已经明确的记载了。
《后汉书》“初平四年,攻陶谦,徐州大屠城,“击谦……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
《三国志•陶谦传》“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
三国志和后汉书的矛盾在于,曹操在后汉书中屠杀过数十万的人,而在三国志中只写了陶谦兵败战死万数人。

根据史书记载,曹操应该是在第一年屠城,也就是初平元年(193)年,可知道当时他征陶谦应该有两个原因:一、于公由于陶谦勾结下邳众人聚众称天子,说明了也就是为了自己争地盘。二、替父报仇,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由于陶谦军队不堪一击,当陶谦败退到今山东郯城时,曹操仍穷追不舍,这时的曹操被一种交织的夺地和复仇的心情激励着,已达到疯狂的地步,所以“谦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可,乃还。过拔取虑、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又兴平元年(194)年由于刘备、田楷的前来助阵陶谦,加上曹操军粮已尽,难以持久,于是引兵还。。。。经过几个月的调整,曹操以荀彧、程昱守家,自己带兵二次征陶谦,不过也有屠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