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会计有哪些基本假设?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09:47:24
为什么是这些假设?

实证会计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并于20世纪70年代后逐渐成为西方尤其是美国财务会计中的一个主流学派,其国际影响也不断扩大。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进实证会计理论以后,广大学者对其一致推崇,有的学者甚至提出应以实证研究方法取代规范研究方法,以此与国际理论研究接轨,促进我国会计研究的发展。笔者认为,尽管实证会计有诸多优越性,但对一种研究方法不能片面地理解,而应该客观、辨证地认识,并以科学、谨慎的态度对待。实证研究方法同规范研究方法一样也是存在一定局限性的。

  1.可证实性问题。在实证研究中,有的命题具有科学性但却不容易被证实。这主要是由于解释推导理论的不成熟,不能详细揭示出命题中的有关变量,使研究者难以找到变量与经验值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限制了实证会计研究的领域。例如,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假设、基本原则等往往是难以用经验数据来证实的,而且会计对象、会计的基本方法、会计目标等也很难用具体事例来说明。所以,现在的研究命题主要集中在研究信息变更与资本市场的关系、会计政策的选择等有限方面。

  2.进步性问题。实证会计理论不明确会计应该如何的问题,而只限于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因此其提出的概念、理论和具体程序与方法必然会拘泥于现行会计实务水平。而且迄今为止,探索性实证会计研究的进展甚微,大多数实证会计研究都是属于不确认性的,这就造成许多复杂的研究到最后得出的结论仅仅是常识的重复而已,实证会计研究的大量增加并不会带来会计理论的相应充实。此外,实证会计理论这种“存在的便是合理的”理念可能导致会计实务重返自由放任状态,因而不能促进会计理论的真正进步。

  3.理论基础局限性问题。实证会计开展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关系的研究,选择的前提理论是“有效市场假说”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但上述两种理论都是建立在大量的假设前提基础之上的,如证券交易无需交易成本、市场参与者可以无代价地取得可公开的信息、投资者对可获得的信息具有相同理解或一致性预期等等,这与现实经济环境相比是具有较大背离性的,近年来的不少实证研究结果已对“有效市场假说”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有效性提出挑战。因而,以此理论为前提条件所开展的实证会计研究,其研究结果的正确性值得怀疑。

  4.线性模型有效性问题。实证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