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和小康社会是什么关系?是不是中国政府现提出小康社会 到了之后又提出和谐社会?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17:56:37

和谐社会的提法,旨在为陷入迷茫的改革方向,指出为各界接受的利益共同点。在此之前,人们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反复争论。无疑改革开放之初,中共的方针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结果就是在取得建设成就的同时,产生了社会不公,问题更已阻碍改革的深入。

有人认为,“和谐社会”是对“小康社会”的继承和发展,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前者除了在经济上的要求,和谐社会还对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新的定义。

和谐社会对当前中国社会是相当有针对性的,包括教育、医疗、社保等社会热点在内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比较敏感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拓宽社情民意表达管道都是和谐社会理论的具体内容。

另一个解读是,中央之所以提出“和谐社会”,是因为现在社会出现了不和谐。相应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阶段的机遇和挑战都是空前的。《决定》认为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目前中国人民的利益基本是一致的,所以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同时也承认改革开放以来产生的社会问题和不和谐,并认为这些不和谐是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内解决的。和谐社会实质上表现出中国共产党,对于新兴资产阶级的吸收和妥协。逐步的进行主动的融合和渗透,最终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共存局面,是共产党的本质转变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