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 咏怀古迹(其三) / 登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8:43:22
问题:(1)前人评《秋兴》(其一)前两联"因秋托兴",后两联"触景伤情".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你是怎样理解作者的情怀的?
(2)《咏怀古迹》(其三)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怎样的情感?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宋代的罗大经指出《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诗含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几曾意思来?试做具体分析.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去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说“前两联"因秋托兴",后两联"触景伤情". 有其道理,但作为组诗的第一首,应把它作为八首诗的总的起兴,就更贴切些。
)《咏怀古迹》(其三)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中间两联;”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下魂。“。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来写王昭君的悲剧。这里有去与留的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了不该留下的荒漠;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识”却没能“识”,死了不能归却魂魄归来。
八层意思是;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曾就这两句诗分析出八层意思,原文是:“盖‘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