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负得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3:11:43
证明负负得正。
说实话,我已经找到一方法证了,但好像不太好,又不够普遍。
望各位大虾给点帮助。
THANKS
小妹在此谢过

注:用简单方法即可, 鄙人只系一小小的初中生...
还真复杂- -
晕了
我说,我还是晒晒我的把,有简单的再上
X的-1次方的-1次方, 即X的(-1)*(-1) 次方
也就是1除以 1/X
即为X
也就是X的1次方
由此可证明(-1)*(-1)=1

取一数轴,规定1的方向向右,则1的负一倍可以认为是与1的方向相反,长度相同,即水平向左。同样的,1的负一倍的负一倍可以认为是与1的负一倍方向相反,长度相同,即水平向右。所以上述过程可以写成1×(-1)×(-1)=1。

同时,任何一个负数可以写成-1的倍数,这里的倍数可以看这些负数的方向与-1的方向相同,只是长度不同,因为长度不影响方向,所以所有的负数乘以负数都为正。

PS:其实数学规则,归根到底,毕竟是一种约定。负数相乘,也不一定非是正数不可。约定“负负相乘得负”,搞出另一套数学,也并非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不过那样一来,计算会变得非常复杂。还是约定“负负相乘得正”比较合适,一切都更加自然和简单。

正负数和○共同组成了实数,用来区别人类所认识的同一类别中相反方向的事物的数量关系。将类似收入钱数定为正数,没有钱为○,则支出钱数为负数。这收入和支出就是同一类别中相反方向的事物。人们为了对于自己收入和支出有一个综合起来的认识,就有了正数、负数与○之间的运算关系,收入支出相等时,正负数抵消为○,收大于支时,相抵消为正数,反之为负数。这种加减运算的关系和结果,由生活、生产中的实际事例中抽象出来,就成了实数中加减运算的法则。
对于乘法和除法,只是加法和减法的高一级的运动形式,对于同一个正数,如果每一次都是收入,一共收入了五次,这总数就是同样的五个正数相加,其结果自然是正数,这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方式,正数乘正数也是正数了。如果说每次支出数是一个负数,同样的支出有五笔,加起来是负数,乘的结果也是负数,乘法也是加法的简便运算,结果也一样。如果说每次支出是一个负数,比如十元,记作负十。支出了五次,就是负五十元了。现在我们说这个人每次支出了十元,支出了负一次,问一共支出了多少钱?很显然,支出了负一次与正一次的方向不同,支出了正一次,结果是支出了十元,只能记作负十元。这支出了负一次,也就是与支出的方向相反的一次,也就是收入了一次,收入了一次十元,结果就是正十元。因此也可以说,支出了负一次,结果自己收入了十元,支出了负二次,就是负二乘负十,也就是收入了两次十元。这就是负负得正的实际事例和道理,将类似的数学运动总结成规律,就是乘法中的负负得正。

将一个‘—’一个‘+’减去一个‘-’就可
很好的办法,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