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过程,独处还是共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15:11:46
我有两个地方可以去:自己的房间(独处)和老师的实验室(共处)。
我认为,一个人将来很多工作都是没有人理会的,都要自己克服寂寞和孤岛效应。然而,处在某一个气氛里面,的确有利于自己的工作。
我又想:将来要是没有人与你共处从事工作怎么办?养成了对气氛的依赖性,导致自己脱离气氛后,无法专注自己的事情。而很有可能将来是没有人与我共处的。那些真正共处的建设性朋友,有的人能够在一生中有一个,而有的人一生都没有。
因此,我以往一直保持独立工作的习惯。当我真正与人在一起的时候,我是十分讨厌对方的:感情粗糙、充满不信任,特别是对方不安静(时不时听歌啦、吃东西啦、与人打闹啦)最令我反感。
可是最近,我时不时对人际关系产生了很多幻想。
分析起来,可能是因为自己做的事情很艰难,不是十来天就能完成的,于是想寻求合作,于是产生某些“冲动”。但是以往的经历告诉自己,这很有可能是一个“围城”:仅仅是自己一厢情愿,认为容易找到建设性的朋友而已。
现在有些冲动想到老师实验室工作(共处),但是一旦去了,自己独处的工作地盘就再也不会有了。两边的实验条件是一样的,唯一的差别就是共处和独处。
不知道有没有类似经历的朋友,能说说自己的心中的“共处”经历。我希望大家不要一味承认人必须共处的理论,那种理论只应该存在于小学的《思想品德》教科书上。
共处,学习的时候应该共处,研究的时候再独处。虽然共处包含独处的可能很弱,独处包含共处的可能很强,但就我情况而言,一天当中还是有能够独处的时间。划开工作和生活也是必要的。

其实我跟你一样,喜欢自己做事情,不喜欢依靠别人,和别人共事,因为他们也的确让我看着不舒服,而且不是很相信他们,所以大部分时间我也是自己一个人完成自己的事
但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没有两个人力量大,所以我交了一个有能力又信任的朋友,遇到困难她就会帮我,哪怕平时不经常在一起
所以你只要有一个像我朋友这样的朋友就行,至少他会变成你一辈子的财富(^-^)努力寻找吧,其实我挺支持你独立完成工作的精神的,但是关键时刻还是有个可靠的朋友才更有保障

工作性质会决定你的工作环境。人要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我们。

如果你还没有踏入社会,只是停留在实验室的研究,那么只要能够做好研究,在哪里都一样。

不要杞人忧天,浪费时间。

人活在世,是不可能一辈子都自己一个人的,同样也不可能一辈子都和其他人共处在一起。和别人相处的时间里,同时也保有自己的一个独立性,自己一个人时,会想起身体边的人自然也不会觉得孤单。好好加油吧,其实,不用细细想那么复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道理,道理中还有道理,很多东西要自己去慢慢体会.如果我说你要学会跟别人共处,但自己的事情自己尽量独立完成,或者说在独立与共处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或许很多人会赞同,亦或许会不悄一顾.
在人与人的共处中,你看到别人的很多缺点,你可以学会体谅,没有人是笨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学会体谅别人对自己是有益的,就是所谓的宽宏大量.或者你也可以选择向对方提出建议,如果你只是一谓的强忍,不自主就会对对方产生不满,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严重的茅盾.
想跟别人做朋友,道理上要互相体谅,互相帮助,坦诚相待.但道理上说起来是一套,做起来又是一套.你有你的一套交友方式,他有他的一套交友方式,你有你的一套人生原则,他有他的一套人生原则.你的坦诚,你的帮助,甚至你的体谅都可能伤害到对方.你愿意为对方而改变你的方式原则?或者你的方式原则就是改变自己?

如果你无意中伤害了对方,而使对方对你失去好感,虽然对方也可能懂得体谅你的无意,但或许对方根本没想到去体谅.那么你是否愿意交一个偶尔不体谅你的朋友呢?

我相信人可以永远不变,存在一见钟情,爱情可以海枯石烂,但是抱歉我没见过.我身边的人都在改变,想要一成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