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靠语法来理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4:04:11
弊端是麻烦,教条.呆板.不能锻炼逻辑推理.说起来字多 .
比如我说:窗户关了,空气如何进入. 说详细了:窗户关了,空气从窗户哪个部位进入. 靠词序来理解肯定不会明白. 为什么我说窗户不说别的,别人不会仔细去想,

不同的语法体系,侧重点有所不同。有的重解释,希望以少数规则来推及更多的现象,有的重描写,希望尽量不漏掉一些特别的语言现象。然而,既然称为语法,就是希望多总结规律性的东西。语法的总结的目的,也并不一定是为了实用语言的教学,有是就只是留给少数人看的。试想,世界上大多数人,并不可能拿起一本用母语描写外语的语法书,就能短时间内学会外语,甚至很多人穷其一生也没有把一门外语学得象样。但是,语法书会给一些有一定基础的人,比如已经会几种语言的人,外速去了解一门新外语,是有用的。对于本族人,去说明什么样的句子似乎更正确一些,也有帮助。像梵语、古希腊语、拉丁语、古汉语这些种今天已经没有多少人说,或者没有人说了,但是通过语法书其语法,能帮助人们去了解这些古代语言,可以去阅读经典(哪怕读得完全不对,比如对于古汉语)。
人脑倒底是怎么运作的,这和语法总结推导的过程,并不需要一样。也就是说,按总结出来的语法的规则,可以指导排除错误的句子,但是并不是说,人脑本身也是按这个过程来运作的,这是殊途同归。别的方面,人的生理机能是怎么回事,我们今天的认识都有限,但我们可以根据已有的一些东西作出指导性的结论,这些方面的知识并不一定要又方便传授,又要极易理解。
有规则,正交性强,总归效率比较高。但是对于不适应语法的人,那就没办法了,人的学习语言能力又不一般强,如同其他方面一样,比如我自己就没艺术细胞,身体僵硬,跳舞没美感,绘画写字也不行,这总不能怪现有登堂入室级的艺术理论吧?也许那就是教师级用品,也没说会适应所有人。

语言是靠共同经验来理解的 语法只是一小部分

语法,应是语言研究者和检查语言是否有语病时的规则,而不是说话、写文章时的必备工具。
如果一个人张嘴说话或提笔写文章时总去想语法规范,那么他的话永远不会流利, 他的文章永远不会顺畅。
因此,要把语法摆到应有的位置,而不能用错了地方。这样你就不会感到麻烦、教条、呆板,不能锻炼逻辑推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