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市南——公民实践课题研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5:17:03
以“学校的变化”、“家庭的变化”、社区的变化“等为研究课题,寻找身边的居民生活、城区环境、社会秩序、经济发展方面的热点问题,选择小而实的研究点开展研究性学习,并完成研究报告。(求大家帮帮忙吧,我实在不会写啊)

我爱市南——公民实践课题研究

市南区历史悠久,湛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大湛山村可以说是青岛开埠前就存在的最古老的村庄之一了,它是我们青岛近代历史发展的最好见证,它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在我们青岛的发展史上有着浓浓的一笔,它目睹了发生在1897年间的屈辱,它经历了在自己土地上发生的德日战争的硝烟,它会使那些缅怀德国殖民者的人清醒,谁是青岛人的人文祖先。
公元一九九九年在大湛山村重建和改造工程全部竣工后,原大湛山的村民为了能让其子孙和后人记住先祖们曾经繁衍生息的地方及辉煌的历史,特意集体出资在现在的休闲广场的西北端立了一块硕大的“大湛山村史碑”,碑文详实的介绍了大湛山村的发展历史和变迁过程。这个曾位于太平山山脚下的自然村落,是老青岛较大的自然村落之一,“早在明朝初期这里就有军队设防,明嘉靖年间(公元一五二二年至公元一五六六年)孙氏兄弟结居于次,在其后的岁月中有贾、辛、毛、王等姓氏的先人聚居这里。”这是镌刻在大湛山村史碑上的有关大湛山村历史起源的记载,这些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挖土制陶,结网捕鱼,耕地播种,谱写了大湛山村早期发展的历史。到了八十年代中期,随着形势的发展农贸市场应运而生,个体经济的出现给大湛随着个体经营的兴起,这时大湛山村村民们的生活也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靠近湛山大路的村民开始拆掉自己原来在马路边的平房盖起了别墅般的小楼,这在刚改革开放不久的青岛港上还是一件十分轰动的事情,这些小楼在当年十分的抢眼,没过多久这些新建成的小楼就变成了饭店和酒肆,成了村民们致富的工具,也曾红火了好长一段时间,当后来见到那墙上大大的拆字时,心理还替那些村民惋惜呢。再后来以东海一路为中轴线的大湛山村的改造把这个远至明朝嘉靖年间,近至大湛山村村民新建起的别墅式小楼统统的给翻了个底朝天,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新居民住宅小区在经历了三年零七个月的建设之后,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大湛山村的改建给青岛城市里的村庄的改建开了一个好头,作为最先一个被改造的都市里的村庄,大湛山村的改造也是青岛城市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
湛山村上,人们尽情的游玩。在山上,树木郁郁葱葱,无不散发着一种朝气,使人们朝气蓬勃。但可惜,湛山寺是人们游玩的去向,早晨和黄昏时,人们都愿去那里散步,但没有太多的空旷地方供人们锻炼。
当我踱步在草青花香的休闲广场上,看着沐浴着晚霞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