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潼关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9 12:02:45

潼关,从始建至唐代,两经迁徙,三地设防,城池多变,设施不一。 东汉建立初期, 废秦在河南灵宝县创建的函谷关。武帝和献帝先后迁关于河南新安及弘农衡山岭。献帝又于建安年间,迁关于潼关上南门外,即今港口镇杨家庄、城北村一带。潼关之名,始自于此。其建筑情况,志书缺少记载。从其遗迹看,东起原望沟西沿,向西穿城北村至禁沟东岸。东西两面临沟,地势平坦而广阔。南北朝时,北周愍帝宇文觉打败东魏大将窦泰的战斗发生在这里。愍帝取胜后,改潼关为“潼谷关”。
潼关,从始建至唐代,两经迁徙,三地设防,城池多变,设施不一。 东汉建立初期, 废秦在河南灵宝县创建的函谷关。武帝和献帝先后迁关于河南新安及弘农衡山岭。献帝又于建安年间,迁关于潼关上南门外,即今港口镇杨家庄、城北村一带。潼关之名,始自于此。其建筑情况,志书缺少记载。从其遗迹看,东起原望沟西沿,向西穿城北村至禁沟东岸。东西两面临沟,地势平坦而广阔。南北朝时,北周愍帝宇文觉打败东魏大将窦泰的战斗发生在这里。愍帝取胜后,改潼关为“潼谷关”.
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东汉的潼关,迁于南北连城关间的坑兽槛谷(今港口镇禁沟口附近)。隋亡后,唐朝仍在此设防约八十年。 唐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再资助迁关,移近黄河(即今港口镇的旧城址),建有关楼,城外开挖堑沟。
宋、金、元三朝仍在唐潼关城地依险设防。
明代,潼关为军事治所,设潼关卫,城池空前扩大。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对前朝关城向南、向西作了大规模的扩建。东、西、北三面由板筑而成,城高 约16米,南与东南一隅,是顺山势之高下,削成垛口,高达30多米,城池周长11。2公里。这就把麒麟山、凤凰山、象山、印台山、笔架山等囊括于城中。建有六处城门:东门名“金陡”;西门名“怀远”;南有上南门、下南门;北有大北门和小北门。东、西门和大北门建有高大城楼。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及宣德年间(公元1512年)给水关建了楼。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又修建了两个重门。万九年(公元1601年)又作了大规模的重修,给这些建筑物命了名:东门楼叫“迎恩”,东瓮城叫“占紫处”,东郭门楼叫“天险”;西门楼仍沿用“怀远”,西瓮城楼叫“大观亭”,西郭门叫“地维”;上南门叫“凌云”,下南门叫“迎熏”;大北门叫“吸洪”,小北门叫“俯晋”,北水关楼叫“镇河”。取名古雅,寓意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