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名人的文明礼仪故事 长一点的 thanks!!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0 22:45:39

冤家路窄“联合国”

坐落在美国加州蒙特瑞半岛的国防语言学院,是美国最大的外语教学机构。每年的五月,国语学院都要举行一次“语言日”活动和外语教学研讨会。“语言日”活动对外开放,实际上有公关宣传的作用。学院的各个语种都举办外语教学示范。校园里还有民族食品的摊子和外语文艺表演。这一天,加州乃至外州的中学都用校车送学生来参观。请中学生来,当然也有希望他们以后进入这个学院学习的意思。

外语教学研讨会在这里叫做师资进修日。这一天会举行二十多场讲座,涉及多个语种。

平常只在自己的系里干活,久而久之,一是疏远了教学研究,而是差不多都快忘记了自己不是在中国上班。研讨会的这一天去听听讲座,不但开张视听,而且会想起来自己原来是在国外工作。

何也?因为全校的老师都来参加,各个会场就如同联合国大会的分会场。举办讲座的老师们衣冠楚楚,有的,如阿拉伯世界的女老师,还有带着头巾,穿着长袍的,更给讲座日这一天的活动增添了一些异域情调。

虽然有二十来场讲座,满打满算能听的不过四个,除非你有听半个的。这些讲座的层次参差不齐,而且依照讲演人从事的工作呈现出不同的具体性。天天上课的“工蜂”大多是介绍课件制作,或者新的教学法,或者具体教学的组织活动的,专门编教材编试题的大多谈谈一些新的教学“范式”或者新的考试标准。专门从事师资培训的最有时间看书,所以常常有海阔天空地讲一通外语教学理论界的“玄学”。

说实在的,这类学术讲座的内容一般都可以通过看书获得。其实哪里的学术会议不是这样?但是学术会议有看书所没有的功效,那就是其社会性和节庆性。大家聚在一起认识认识,交流交流。参加多了,同行知道你了,你就成了行业中的“圈内人”。你的成果有多少创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总有成果拿出来。至于说节庆性,在国内尤其明显。到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开会,吃住玩统一安排,这还不跟过节一样么?美国比较廉洁一点,但是至少有咖啡,甜麦圈,焙勾之类。

每年的讲座日,我一般都去听其他语种的讲座,因为汉语的基本上都在平时了解了。况且北加州一年有两次汉语教学研讨会。一个是春季的外语教学研讨会,包括汉语,一个是秋季的北加州汉语教师协会的年会。一般没事儿的话都去听听。听其他语种的,有借助它山之石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