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和黄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23:22:08
黄芪和黄耆是同一种东西吗

黄耆,《本草纲目》称黄芪,《神农本草经》称戴糁。《名医别录》称戴椹,独椹,蜀脂,百本。《药性论》称王孙。
  李时珍说,耆是长的意思,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称黄芪,也许是写耆不妥。王孙与牧蒙同名异物。
  [集解] 《名医别录》记载,黄芪生长在蜀郡的山谷,白水,汉中;二月,八月采摘阴干用。陶弘景说,第一等的黄芪产于陇西洮阳,色黄白,味甜美,今很难得到。其次用黑水宕产的,色白纹理粗,鲜品味甘温补。还有蚕陵白水产的,颜色纹理胜过蜀中产的,能冷补。又有红色的可做膏贴。一般方中常用。李时珍讲,本品叶像槐叶微尖小,又似蔟藜叶稍宽大,青白色,开黄紫花,大的像槐花,结尖角样果实,长约一寸,根二三尺长,以坚实如箭杆的为好。嫩苗可油炸后食用,在十月下种子栽种,像种菜的办法亦可。
  [修治] 使用时不要用木耆草,二者极相似,只是生长时叶短而根横长。须去头上皱皮,蒸半天,掰细在槐砧上锉碎用。李时珍说,今人却将黄芪捶扁,蜜水炙数次以熟为止,盛在器皿中,在汤瓶中蒸熟切片用。
  黄芪根
  [气味] 甘,微温,无毒。
  《名医别录》记载,白水耆性寒主补。张元素说,味甘性温或平。气薄味厚,可升能降,属阴中阳药,入手,足太阴气分,又入手少阳,足少阴命门。徐之才说,茯苓相使,恶龟甲,白鲜皮。
  [主治] 《神农本草经》谓:能补虚,排脓之痛,治疗痈疽败疮日久,麻风,痔疮,瘰疬和小儿百病。《名医别录》说,可益气,补男女虚损,祛五脏淤血,止渴,利阴气,疗妇人宫冷,五劳消瘦,腹痛泻痢。甄权谓:治虚喘,肾虚耳聋,并内补托毒,疗痈疽发背。《日华诸家本草》谓:有益气壮筋骨,生肌补血,破证瘕之功,用于瘰疬瘿瘤,肠风血崩,赤白下痢,月经不调,带下等一切产前疾病。张元素谓:补肺气,固卫表,养胃气,泻心、肺之火,治虚劳自汗,并祛肌肤发热及诸经疼痛。王好古谓:主治太阴病及治疗阳维脉的寒热病,督脉的气逆里急病。
  现代医学研究简介
  [来源]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化学成分] 黄芪含有2',4'-二羟基-5,6-二甲氧基异黄酮,熊竹素,甜菜碱,及多糖、微量叶酸.
  [药理作用] 1.增强机体免疫作用 2.抗病毒作用 3.抗衰老作用 4.抗应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