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待机和休眠,待机或休眠后如何恢复正常?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08:31:43

1、待机:系统将当前状态保存于内存中,然后退出系统,此时电源消耗降低,维持CPU、内存和硬盘最低限度的运行;一旦移动鼠标或者敲击键盘就可以激活系统,电脑迅速从内存中调入待机前状态进入系统,这是重新开机最快的方式,但是系统并未真正关闭,适用短暂关机。
2、休眠:系统将当前状态保存于硬盘中,然后退出系统,此时电源关闭,CPU、内存和硬盘都停止运行;一旦按下电源开关(笔记本也可以是打开翻盖)就可以激活系统,电脑快速从硬盘中调入待休眠前状态进入系统,这是重新开机较快的方式,系统属于真正关闭,适用于不超过一天的关机,因为超过一天的关机,可能使休眠前状态的某些对时间敏感的软件异常
3总之要让两个状态恢复,一个是移动鼠标或者随便按键盘,另一个台式按电源开关,笔记本打开盖子(有的也要重新按电源开关)

每天都要外出几次,每次外出都要把个人电脑的电源关上、回来时再打开,太麻烦了,可不关又怕费电。但是如果白天只出去一会儿也得开关电源的话,不仅麻烦,启动也需要时间。

这种时候最好使用省电模式。省电模式是切断个人电脑部件供电以实现省电的功能,启用省电模式期间基本上不耗电,另外的优点就是机器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到进入省电模式之前的状态。

比如,关闭个人电脑时,必须保存打开的文件、关闭运行的软件。但在省电模式下,运行中的软件和打开的文件仍可保持原来的状态。

省电模式中分“待机”与“休眠状态”,应正确使用这两种模式

待机在外出一两个小时便回来、或是稍微离开座位时非常方便。在待机状态下,将当前数据保存在内存中,因此只向内存供应电源。该模式的特点是唤醒时恢复的时间比休眠状态要短。

休眠状态是将内存中的数据暂时保存在硬盘中,然后切断内存的电源。因此在休眠状态下大部分部件的电源都被切断。唤醒时,由于硬盘与内存之间交换数据,因此恢复到原来状态所需的时间比待机要长。

长时间外出或是上班后、回家——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使用这两种模式。

省电模式通过[开始]菜单设置

在此介绍一下有关待机与休眠状态的设置。

首先在[开始]菜单中选择[关机],出现关闭Windo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