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京城和京都区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8:24:14
我想知道古代大明皇朝京城和京都的区别.两都都有六部,又有什么区别?

你说的京城应当是指北京;京都指南京吧。但是这种提法是不准确的。

在明朝的历史上,一共出现过三个都城
1 中都
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国号为明。并选择了应天,也就是现在的南京作为京师,以开封为陪都,以供“春秋巡狩”。但是在1369年,朱元璋又改变了主意,把自己的家乡凤阳作为中都,并营造宫殿。但是1375年,朱元璋又突然放弃了

2 南京
在放弃了凤阳中都之后,朱元璋正式的把南京作为明朝的首都。

3 北京
1402年,朱棣占领南京,次年(永乐元年)改北平为北京,开始了迁都的准备工作。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南京应天府改为留都。留都才是南京在历史上作为明朝原首都的正史称呼。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仍然保留了南京的都城地位,并保留了一套中央机构。南京和京师一样,设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官员的级别也和京师相同。北京所在府为顺天府,南京所在府为应天府,合称二京府。
主要是从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考虑,政治上,为便于加强北方对南方的管理,同时减少反对迁都的意见。经济上,则是将南京作为南方经济中心了

北京是京城,南京是京都,北京的朝廷和六部负责的是全国性的事务,南京只是作为陪都的存在,其六部的官员属于备用性质,说白了就是去那里养老的,不像北京的官员们权利那么大。
简单一点想,就是一个什么权利都没有的影子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