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等用以标记古汉语读音的音标来自于什么音标系统,是谁创建的这个系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1:00:21

音标是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它是研究语音和记录语音必不可少的工具。根据使用范围的不同,可把音标分两种,一种是适用于某一种语言的,如汉语拼音只适用于汉语,俄语的斯拉夫音标适用于俄语,英语的韦氏音标适用于英语;一种是世界通用的,可以用来记录人类所有语言的语音系统,比如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可以说是社会科学文化和语言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语言学本身的发展是国际音标产生的内因,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是国际音标得以产生的外因。

  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叶,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结构主义的革命。十九世纪的下半叶,门捷列夫创立了“化学元素周期表”,把当时人们已经认知的各种元素加以分类排列,从而发现了其中的规律。科学家们从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得到了莫大的启发,利用这个周期表去探求新的元素。1897年,科学家发现了电子,通过一系列实验和研究,揭开了原子核的奥秘,认识到原子也是由一定的结构构成的,其核心部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这一系列的成就,促使人们去思考并进而认识到,任何客观对象,都存在着复杂的层次结构,其结构单位的排列与组合,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而语言学本身在十九世纪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时建立了历史比较语言学,对印欧语系的诸语言的历史进行比较,产生了一整套研究理论和方法,尤其是历史比较方法的运用,对许多学科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语言学从此摆脱了长期以来作为别的学科的附庸的地位,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随着语言比较研究的深入,语言学家们已经认识到记音符号在研究中的重要性,迫切需要一套能记录所有语音的符号系统,以便于语音研究和语音教学。

  在这样的内因和外因的动力影响与推动和促进下,国际音标已是呼之欲出了。

  1886年,一些语音学工作者和语言教师,为了语言教学和研究,在英国伦敦成立了国际语音学协会。主持协会的人有法国的保尔·帕西(P.Passy)、英国的琼斯(D.Hones)等。协会的会员一开始就具有国际性,来自欧洲的许多国家。同年5月,协会出版了一种刊物,定名为《语音学教师》,其内容完全用音标印刷(该刊1971年更名为《国际语音学会学报》)。

  协会的会员们共同制定了音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