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无反顾和舍身取义的关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0:31:41
不知道是不是我问的不好? 答案是:应该是义无反顾 把那个身舍掉(不要)改成义。 就是义无反顾。 (*^__^*) 嘻嘻……

更正一下您的笔误,是“义无反顾”和“舍生取义”。二者的共通之处,在于它们同源,也就是它们都源于我们中国人的人生价值取向,即对于“义”的爱重与坚守。“义”在古代是一个涵盖很广的概念,大凡古人认为是对的、有其必然规律的事物,都可以叫作“义”,“义”就是人间的一种“道”。

但“义”不一定能给人带来现实中的或眼前的好处,它不等于“益”,更不等于“利”。但古人认为从长远和全局来看,“义”是高于“利”与“益”的。所以便有了“义无反顾”与“舍生取义”。

“义无反顾”是指践履自己应行的“义”,应该毫不犹豫。更多的情况下,是拿“义”与“利”、“益”作比较,也包括“生”、“名”、“欲”等等,比较的结论是“义”为上,把“义”摆在眼前,而不“反顾”(就是返顾,回头看的意思)就是说,把除“义”以外的事物,都暂时地放在身后,不去计较。

“舍生取义”是出自《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在这个语境中,“生”与“义”起冲突了,而“义”是更有价值的,若只能二者择一,便选择“义”,而舍弃生命。

综上,义无反顾和舍生取义都认为“义”是高于一切的。但前者并无特指人为“义”将会付出怎样的代价,而后者则明确提出,舍弃生命而捍卫道义。所以义无反顾在某种程度上讲,包含有舍生取义,它的范围更广。

中国人骨子里,对那些“铁肩担道义”的人物,总是怀有强烈的好感。而具备这种精神的人,他们为捍卫正义,而付出的代价不一定是生命,还有“舍子取义”、“舍家取义”、“舍法取义”、“舍情取义”等,而它们共通之处都是“舍小取大”。

综上,一言以蔽之,二者同源,前者更宽泛、后者更明确,义无反顾包含舍生取义。

PS:“舍身”,是用来“饲虎”的^Θ^

只有义无反顾才能舍身取义。

舍身取义的前提义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