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不义之事,何以遣有崖之生是谁的名言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3 00:36:53
快!!!!!!!!!!!!!

应当是:“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吧?

“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很多人是在陈寅恪《柳如是别传》里看到这句妙语:“偶忆项莲生鸿祚‘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伤哉此语,实为寅恪言之也。”一般认为这话最初出自项莲生。龙榆生在《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选了项莲生的词,并附有评传:

项廷纪小传及集评

项廷纪原名鸿祚,字莲生,浙江钱塘人。生于嘉庆三年(1798),卒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仅三十八岁。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其自序云:“生幼有愁癖,故其情艳而苦,其感于物也郁而深;连峰巉巉,中夜猿啸,复如清湘戛瑟,鱼沉雁起,孤月微明;其窅夐幽凄,则山鬼晨吟,琼妃暮泣,风鬟雨鬓,相对支离;不无累德之言,抑亦伤心之极致矣!”(《甲稿序》)又云:“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时异境迁,结习不改,霜花腴之剩稿,念奴娇之过腔,茫茫谁复知者?”(《丙稿序》)又云:“当沉郁无憀之极,仅托之绮罗芗泽以泄其思,盖辞婉而情伤矣!”(《丁稿序》)与此略见作者之情趣。朱孝臧题云:“无益事,能遣有涯生。自是伤心成结习,不辞累德为闲情,兹意了平生。”(《强邨语业》卷三)亦约廷纪自序言之也。

谭献曰:“莲生,古之伤心人也!荡气回肠,一波三折,有白石之幽涩而去其俗,有玉田之秀折而无其率,有梦窗之深细而化其滞,殆欲前无古人。其《乙稿自序》:“今日江南诸子,竞尚填词,辨韵辨律,翕然同声,几使姜、张俯首。及观其著述,往往不逮所言。”云云,婉而可思。又《丁稿序》云:‘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亦可以哀其志矣。以成容若之贵,项莲生之富,而填词皆幽艳哀断,异曲同工,所谓别有怀抱者也。(《箧中词》四)”

谭献也是清代人,他评项莲生的话出自其《复堂词话》。

从这些引文来看,原始出处都是“有涯之生”。而“有生之涯”在文义上也是不通的。“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干这些没用的事儿,如何打发这终将一死的人生?”“涯”的本义,按《说文》就是水边,类似“岸”的意思,比如《庄子?秋水》:“径流之大,两俟渚涯之间,不辨牛马”;从这个意义上发展出来边际、尽头,如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横无际涯”,又如我们平常说的“学海无涯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