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的一些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1:21:06
《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用了哪些比喻?用比喻有哪些作用?

庄子的《秋水》表达了什么主题?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采用生动比喻,使道理具体化。 (1)以「见舆薪」、「举一羽」比喻保民。
喻意是:保民是轻而易举,力所能及的事。
(2)「挟太山以超北海」比喻「不可能」的事。
「为长者折枝」比喻轻易可行的事。在课文中用以
比喻行仁政。
强调了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对性和认知过程的变异性,指出了认知之不易和准确判断的困难。秋水的主题并不是很明确,因为它的内容比较庞杂,正像钱钟书先生的学问,不成系统,但却高深噢。不过随处可见的都有一种庄子精神,这当然只是姑妄言之,我感兴趣地是他对自由的追求。在专制体制下,对自由的向往往往是表现为对权贵和功名的蔑视,在这方面,好象还很少有其他书可以和庄子相比。鵷鶵从南海起飞,志在北海,不是梧桐不息,不是练实不食,不是醴泉之水不喝,竟有鸱鸟得一腐鼠而怕鵷鶵来抢食,岂不可笑,即使这个腐鼠是为一国宰相,又岂能在庄子眼中。这个庄子宁愿在烂泥中作拖着尾巴自由地行走的龟,也不愿作用竹箱盛着,手巾盖着位为庙堂之高的死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