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制定三八线?为什么制定?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8:10:29
当时中国的国情如何?

把三八线作为分界线问题的提出,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韩国外交协会会员金基兆提供的情况是:1945年8月10日凌晨6时左右,美国窃听到日本大本营发出的电报,电文内容是日本御前会议决定接受无条件投降宣言。不久又截获驻朝日军司令官发给大本营的电报,电文说:“苏联军队正大批进入朝鲜半岛。如果美军进入这个地区,全体日本军队就可能向美军投降”。马歇尔获知这种情况后,立即召见作战局长赫尔及林肯准将,命令他们划出一条苏联攻入朝鲜半岛时南下的界线,并指示美军也要即刻制订向朝鲜半岛南部进军的计划。据说林肯准将接受命令后回到办公室,偶然地从《纽约时报》上得到了划定三八线的启示。因为,《纽约时报》在报道苏军进攻情况时刊登的那幅地图,只画出了三八线以北的地区。于是,美国将军的这个偶然的发现,便成为美国提出以三八线为界的根据。
  施纳贝尔提供了另一种情况:日本突然投降促使美国迅速起草关于投降程序的“总命令第一号”,而这个命令的第一段便涉及到受降区域的划分问题,陆军部作战局为尽快搞出一份文件,一直工作到8月10日深夜。讨论的结果是盟国应在远东分几个区域受降,并且明确规定这些区域地理上的界线。政策组的负责人博尼斯蒂尔上校只有30分钟来起草命令第一段,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协调委员会正在急切地等待着结果。最初,博尼斯蒂尔曾设想按朝鲜的行政区划来划分受降界线,但身边一时没有资料。后来他注意到北纬38度线差不多从朝鲜中部穿过,而且汉城及其附近的集中营都在三八线以南,于是他决定用三八线作为受降区域的分界线。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得知日本决定投降和苏军已对日宣战并大举“涌进”朝鲜半岛的消息后,8月10日深夜,美国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协调委员会在五角大楼举行紧急会议。主要议题是在朝鲜的受降问题。出席会议的有助理国务卿邓恩、陆军部助理部长约翰?麦克洛伊和海军部高级官员巴德等五人。会上,邓恩提出美国军队应赶到尽可能北面的地区去受降。但马歇尔的一位年轻参谋人员迪安?腊斯克上校指出,军方缺乏可供立即投入使用的兵力,加上时间和空间的因素,美国军队在苏军进入朝鲜北部地区之前抵达北部纵深地区有困难。这时,麦克洛伊便请腊斯克和另一位上校查尔斯?博尼斯蒂尔到第三休息室去,要求他们搞出“一条尽可能向北推进”,但又不致“被苏联拒绝”的界线。于是,三八线就这样在一次会议上,匆忙地由两位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