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货,韩货的崛起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18:08:05
日货,韩货曾是劣质廉价的产品,它们是如何崛起的?
在日货韩货崛起之前,日本人和韩国人支持他们的国产货吗?
请确切了解的朋友谈谈,谢谢!
不可不承认的是它们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国货虽然也有但很少.希望有人能详细谈谈~

它们现在也不是优质昂贵的产品啊~~
不过是国人的吹捧与国货的不争气罢了……

韩国货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这句话有点过了……他们也仅仅是国际上的一个闹剧,楼主不要说尼米兹的船锚是韩国生产的……

至于日本货,一共三个方面

第一:
扯远了就要从地缘说起了……

大家都知道日本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出了出产木头之外,仅仅能勉强生产够吃的大米,那么这个岛上的人到底该怎么生存下去?
物竞天择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同样,人们聚集到一起形成氏族、社会后,这个组织团体要怎么样才能够生存下去也遵循物竞天择的道理。
于是在日本这个仅次于撒哈拉的极端环境下只有极端的社会文化才能保证他们团体的生存,即消灭“仁”只有“忠”的儒教。这种社会文化不容许低层人士对上层的命令有任何质疑,甚至剥夺低层人士思考的权利,他们只用服从命令即可,日本人在这个方面不具备人的特征,就像鲸鱼也叫鱼一样。
在明治维新之前,一个日本人从出生之后,他在社会上的位置已经确定好了,即“各得其所,各安其份”。
日本也一直希望能建立这样的世界秩序(大东亚共荣圈)……这个幻想世界各国都不喜欢。
当然在日本社会中,破落的武士家庭可以通过与商人通婚、入赘来获得“双赢”的结局——武士获得金钱,商人获得荣耀。
但是这些都是在严格的社会秩序下进行的,日本人失去了思考的权利,但是他们对上级的服从却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学不来的。
(不要提二战时期关东军中“下克上”的现象……那些下级一方面得到了天皇的隐形支持,一方面他们代表了日本人真正的思维习惯——顾前不顾后,而上级们则有成熟思考的能力,却被那些冲动的下属们杀了个差不多……)
(《菊花与刀》中对日本人的描述都是两个反义词放在一起的……)
于是,日本人可以适应明治维新这样激烈的变革——只要听从天皇的就好。于是他们就比中国人早了很多年来普及教育……到底早了多少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算法……
而且,这种听从天皇的习惯使日本人普遍性的生活在比中国人更加严格的社会文化中,这使他们处理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更加认真(或是说更加极端),要做好他们的本分,不然就对不起天皇,搞不好他就在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