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首描写宁静小镇或山村的七言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09:00:08

依山常闻黄莺啼,
傍水亦晓鱼鹰语。
戴月荷锄回家去,
小屋掩映炊烟里。

雨过山村 王 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 闲着中庭栀子花。

“ 雨里鸡鸣一两家 ”。诗一开头就透出山村风 味。这首先是从鸡声来的。“鸡鸣桑树颠”是村居特 征之一,在雨天,晦明交替似的天色,会诱得“鸡鸣 不已”。倘如是平原大川,村落不会很小,一鸡打鸣 往往会引起群鸡合唱(“群鸡正乱叫”)。然而山村 就不同了,地形使得居民分散,即使有村,人户也不 多。“鸡鸣一两家”,恰好是山村的特点,传出山村 的感觉。

“竹溪村路板桥斜”。如果说首句已显出山村之 幽,那么,次句就通过“曲径通幽”的描写,显出山 村之深来;并让读者随着诗句的引导,体验一下款步 山行的味道 。雨看来不大(后文有“浴蚕”之事), 沿着那斗折蛇行的小路 ,不觉来到一座小桥。这桥, 不是那种气势如虹的江桥,甚至也不是精心构筑的石 梁,而是山里人随意用拖来的木板搭成的“板桥”。 山民尚简,山溪不大,原不必铺张。从美的角度看, 这“竹溪村路”中也只有横斜这样的板桥,才叫自然 天成呢。

“雨过山村”四字,至此全有了。要是满足于自 然美的表现,那么,这已经不错了,但未必出格。于 是诗人转而写到农事活动 :“ 妇姑相唤浴蚕去”。 “浴蚕”,指古代时用盐水选蚕种。《周礼》“禁原 蚕”注引《蚕书》:“蚕为龙精,月值大火(二月) 则浴其种”。由此可知,此时已是春深时分。“妇姑 相唤”用语亲切,情境亲密,作为一个劳动单位(家 庭 )的成员,她们配合得多好,不甘落他家之后哩。
“相唤浴蚕”之际,亦必有“相唤牛耕”之事,诗中 举其一端 ,不难概见其余 。如画的美景中添上“妇 姑 ”这样一对人物,似乎比扶犁的“ 兄弟”更具诗 意。

“农家少闲月”,冒雨浴蚕,似将繁忙时节的农 家气氛表现得相当够味了 。然而 ,诗人还要锦上添 花,挥洒妙笔写出了最后一句:“闲着中庭栀子花”。 实际上就是说没有一个人“闲着”,但诗人偏不正面 说,却要从背面、侧面落笔,以“闲”写忙,兴味缭 绕。一位西方诗论家说,徒手从金字塔上挖下一块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