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民营企业的影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18:00:52
最好以天津的企业为例

眼下,经济危机愈演愈烈,就业也难上加难,人们心中的阴霾越来越严重,国家4万亿巨款拉动内需,给了一部分人投资信心,可是单纯的供应就业岗位,是显然达不到拉动内需的效果的,或者说收效甚少。讲不全老百姓到底需要什么,但很明显要想让他们敢于花钱,敢于为国家的经济做一份贡献很明显,这就学要给他们更多的经济收入,从而使他们有更多的剩余财富,用来支出。如果仅仅让老百姓把收入用于生活必需,那么那4万亿可以说是亡羊补牢,起不到实际的效果,如果把那4万亿做长期投资,那就得考虑一下人民是否会理解。看电视上说把家电下乡,农机补贴,和给最低保障户增加补贴,我觉得这是下策。
现在都在争论是否该发放代金券,刺激消费,我认为这是个不错的注意。首先这是春节期间,这时候是花费最多的时候,无论在衣食住行,还是精神消费当然包括燃油,车费一系列的花费在内,对于中国广大群众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假如现在国家拿出一部分财政收入分配给群众,我想在这方面会有很大机会刺激消费的,这样做的后果无非只有一个,就是先加大财政赤字,然后通过人们的消费收回。我在此认为应该尝试。
国家在国企方面做的我认为很好,禁止国企随意裁员,这一条有力的保障了国企工人对国家能力的自信心。可是国企员工保住了饭碗,那私企或者说国企以外的工人怎么办,如果把这点归结为个人能力所致,那就是一个国家的决策失误了。对于国家现在放手修路,从而增加就业岗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表面上是两全其美,实际上真正能品尝到甜头的可能只有各级财政官员了。经济千万不要和政治扯上太大关系,否则那就是一个不健康的经济环境,无论你怎样宏观调控都无法正确保持经济稳步增长。
回首看30年,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政策对中国经济做出了无法超越的贡献,30年使每个家庭从过年才能吃上的馒头成了在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主食,使自行车这一大件变为一小件,无论怎但样形容30年中国的发展都不为过。但是得从这次成功中找出自己的不足,找出缺点,例如怎样把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怎样把中国从世界工厂变为世界研发中心。怎样利用外国技术来拉动国产技术,怎样加大对自主知识的开发,从而达到一种为自己的国民争取在相同劳动力下,赚得更多的利润,这样才是治本之策.可是这就是最根本的难处所在,不时30年就能得到的境界,而是更长的一段时间,在任何实际情况中,孕育_成长_成熟是一个必经的过程,是最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