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吃的“红曲鱼”是什么东西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22:33:05

土家族吃的“红曲鱼”是长沙红曲鱼(扎鱼)(湘江红曲鱼),做法:
  一. 首先将鱼(青.草.鲤.边都可)整理好洗净后,抹上食盐,
  二, 将抹上食盐的鱼挂起风吹三,四天,待鱼体表面水分已干时,把鱼切成段或坨,
  三, 将红曲和白酒混合后,将鱼块放到液体中,
  四. 将粘有液体(红曲)的鱼块,放入干净的(无水)做泡采的瓦坛中,
  五, 密封坛口,半年后吃时随取.
  典故:
  明代高濂所撰《遵生八笺》中“湖广鲊法”条,最早介绍了湖南人腌渍鱼肉时掺以红曲。明、清两代,湖南、湖北辖于同一行省“湖广”,高氏为明万历(1573-1619)年间人,特别以地区为题,可见当时只有两湖有这一鲊法。但以红曲作鲊,清末以前却仅见于湘西地区,且以苗族、土家族为主,清光绪(1875-1908)《永定乡土志》记载今张家界一带鲊鱼:“每冬月由澧水下游采买作鲊,以盐、矾腌藏,入红曲……谓之红鱼。”其中缘由,与战乱有关。以明末张献忠之乱为例,据计六奇《明季南略》载,1644年春张率部入湖南掠杀,“遂尽掳湖南船只居民,自夷陵(沅江)挽舟入川”。以致滨湖地区杳无人迹,而被掳之民“舟中乏粮,饥死大半”。继踵其后,更有清军入湘大屠杀,作鲊一技由此失传。此一技艺能在湘西保留下来,是因为那里地势险阻,幸免于兵燹之灾。至20世纪初,滨湖常德、沅江等渔区仿照生产,运销长沙、湘潭、武汉等地,这一鲊法才得以蔓延开来。

你好!土家族的红曲是一种食品颜料。红曲鱼是用这种颜料染了鱼再烘干而成。非常好吃!O(∩_∩)O哈哈~有机会你来尝尝!

土家族——从正月初一前两天开始,第一天称大年,第二天为小年。除夕夜,各家都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围坐聆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节日期间吃“红曲鱼”,以象征富富有余,还吃大锅烩菜,称合菜。初三举行“摆手舞”会,参加者达万人之多。此外,还有耍龙灯、舞狮子、灯会、戏剧、武术等活动。
haiyou:湘江红曲鱼
明代高濂所撰《遵生八笺》中“湖广鲊法”条,最早介绍了湖南人腌渍鱼肉时掺以红曲。明、清两代,湖南、湖北辖于同一行省“湖广”,高氏为明万历(1573-1619)年间人,特别以地区为题,可见当时只有两湖有这一鲊法。但以红曲作鲊,清末以前却仅见于湘西地区,且以苗族、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