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 求察传 中的典故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2 12:19:09
十万火急。。。。
求察传中的典故:“夔一足”,“丁氏穿井得一人”和“晋师三豕涉河”
要求:故事要详细,不知道的不要乱回,从别人那里ctrl+c再ctrl+v的就免了
谢~~~
回答得好的有分~~~~
大家帮帮 忙哈~~
再次致谢~~

兄弟 你都三级了 怎么一点分也不给 哎牛人不来啊 我就给你勉强回答了

夔一足 夔: 是一个乐师的名字 尧说:制定乐里 有夔一个人就足够了 说明这哥们 在音乐方面造诣非常高,有他一人足够

丁氏穿井得一人 这实际上一个缩略语,原文是
“丁氏家穿井,得一人于井中”
原来啊 嫁给姓丁的这人家里没有井,经常要一个人到外面去汲水,很不方便。于是他开始自己打井,打成后,他很高兴地告诉邻人:“我打井得到一个人。”邻人惊奇极了。后来一传十、十传百,这事传到了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国君很纳闷:怎么打井会打出人来?找来丁氏一问,才知道他是因为在自家打了井,不必每天费时费力地外出汲水,故而相当于腾出了一个劳力,所以说“穿井得一人”,而非真的从井中挖出一个人。

晋师三豕涉河
这个讲起来有点意思 出处是《吕氏春秋》
有一天啊, 孔子的学生子夏,去晋国搞一个学术报告, 路过晋国,有人在讲史书,
讲到这么一句
“晋师伐秦,三豕涉河” 子夏一听暗道 “丫的胡说八道啊,哪有三头猪过河,应该是“己亥涉河”(他古人用天干地支记录时间,“己亥”表示的是己亥那天已经渡过了黄河
到了晋国,一问,果然是“晋师己亥涉河”。)”
后来人们就用“三豕涉河”或“三豕渡河”,来形容文字上出现错别字而且错得很可笑的情况。

吕氏春秋上是这么说的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