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有关格言及事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9:15:13

在中国历史上,像身处垄亩而心怀“鸿鹄之志”的陈胜、“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等等这样的人物,真是不胜枚举。但就上述三例而言,也足以说明,历来成大事、立大业者,通常都是对处境的顺逆不管不顾,也不管在朝在野,心中都长存一种浩然正气,因而不管遭遇任何挫折,都能不坠青云之志、坚守人生大节。正是在儒家思想的倡导下,在仁人志士的影响下,中华民族对气节特别重视,气节观被从圣贤到百姓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广泛接受,作为人生的准则,并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它总是让人感觉到正气满宇宙,大节镇乾坤。而一个人只要养得浩然之气,其一生就必然充满活力,充满精气神。
  抗清义士夏完淳,十七岁血洒刑场。他在狱中书赠难友诗中的名句“英雄生死路,却似壮游时”,毫无疑问是对气节的升华。气节的升华极为严峻,一般要通过生死考验来进行最后提纯。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在历史上进步与反动、正义与邪恶、忠诚与奸佞的矛盾冲突中,永远是鉴别光荣与耻辱、勇士与懦夫、英雄与叛逆的试金石和分水岭。勿庸讳言,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中国古代社会精英的气节难免醇疵粘连(譬如他们身上同时留有“爱国”与“忠君”、慷慨就义与民族仇恨的印记等),但只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剥离,去芜存菁,就应该承认他们表现出的气节还是瑕不掩瑜的。下面再举几例,权作注解。

  苏武牧羊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生动故事之一。西汉前期,与汉交恶多年的匈奴族且?侯单于,主动送回被扣在漠北的汉朝使臣,以示和好。汉武帝遂派中郎将苏武率团出使匈奴。当苏武完成使命即将返回时,匈奴祸起萧墙:缑王乘单于出猎之机,密谋杀害重臣卫律,劫持单于之母附汉,结果事败。苏武因其副手参与此事而受牵连。单于命卫律刑讯苏武一行。苏武担心属下贪生怕死,愧对家国,便慷慨陈词,激励众人:“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归汉!”然后拔出佩刀自刎,以明心志。卫律见状大惊,速召巫医救治,后又以高官厚禄诱降。苏武对卫律变节求荣的行径痛加斥责:“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叛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卫律无奈,将苏武的表现如实上报。单于下令押送苏武去北海牧羊,佯称待公羊产下羔羊就放他南归,妄图迫其俯首就范。苏武身在异乡,但心向汉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直到汉昭帝

我想要《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的全文和解释?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而乐而乐的意思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如何理解现今社会中"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先之乐而乐"的含义? 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着急了而乐”翻译成英语怎么说啊 我问一下 谁能给我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乐而乐 的人物事例 急需啊~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只乐而乐'是北宋谁的名句? 请尽快发,我急用,谢谢~! 引用古诗文名句仿写:结识古仁人,我赞赏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只乐而乐”的抱负 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 然则何时而乐焉?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