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古代隐逸文化应怎样进行学科分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3:05:06
研究古代隐逸文化及官本文化,在国家社科项目申请数据代码表里面应该怎样进行学科分类,是属于社会学?哲学?还是历史学?
如果是社会学,是否属于文化社会学?请教高人.如果不是社会学,是否是属于历史学,中国古代史?

前言
在传统的封建社会中,束缚人们的思想与情感的,主要是封建政治意识形态及由此生发出来的各种功利的、庸俗的价值观念,传统社会里的各种各样的思想解放或叛逆行动主要是对此发动的。在成功或者失败间,中国便产生了强大的"出世"的隐逸文化。的确,隐逸生活可以把人的精神带向一种纯粹解脱的境界。像武侠小说里的众侠们,多数选择隐逸的都得以逍遥。然而,绝非所有的隐士都能过上这种生活,也不是所有的隐士都愿意过自己选择的生活。特别在政界。他们的世界是十分复杂丰富的,正可谓"红衣脱尽芳心苦",隐逸生活的内里不仅有解脱的宁静,更多的是无奈、愤懑、辛酸乃至血泪。

1. 道隐
孔子隐逸思想的核心是"邦有道则见,邦无道则隐",实质上就是"道隐"。
道隐无形,既是无形,就不受拘泥。不论身在何处,只要有圆融宏大的人格,就不会拘泥于一时、一世、一人、一地,而可以"独善其身"地求得超越尘俗的精神解脱。

2. 朝隐
当我们翻读史书时就会发现,那些奔走于仕途的有识之士并不都能实现抱负。其原由大多来自当时的朝政。但他们不甘心退出政界,不为权势富贵,也不为功名利禄,只因他们要在其中寻求即便狭小的平衡,坚持正义。这就是朝隐,在朝但不混于污浊的主流,而用人格维系着清澈的泉溪。

3. 林泉之隐
这种生活正与朝隐相对。后者身在朝廷以妥协为隐;前者则身在林泉以冷漠为反抗,可以说,这是一种不得解脱的解脱。
林泉隐士不都是些胸怀大志甚至是"志深轩冕"的人。他们生逢无道之世,文化的发展把他们推向了怀疑君主专制的阶段,同时,他们又处于进不能功、退不能守的尴尬境地。于是在心灵忍受着撕裂的痛苦时,即使平淡如陶渊明,也还是写出了"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金刚怒目式"的作品。魏晋士人欲做直臣而不能,欲做真正的隐士也不可得,但他们在这种痛苦中也创造出了丰富的精神价值。

4. 中隐
白居易曾把隐士分为大、中、小三者。他决定取舍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三种隐士各自的社会意义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