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叫端砚?端字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22:53:50

端砚即用广东省肇庆七星岩石料制作成的砚台。

正宗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一的砚是端砚。

端砚在古代常作给皇帝的供品,产地肇庆古代叫端州,来自端州的砚台,以地名称--端砚。端字没有特殊意义,只是地名而已。

肇庆古称端州,其出产的砚台称为端砚。端砚自初唐问世以来,一直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并得到历朝历代帝王将相的珍爱。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端砚在中国文房四宝中所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它对传播中华民族文化艺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产于端州,所以叫端砚。古称肇庆一带为端州府。

端砚,是指以广东肇庆羚羊峡端溪栏柯山(斧柯山)至北岭一带出产的砚材制作之石砚而言,此处古属端州,因地得名。据文献记载,端砚“始出于唐武德之世。”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墨客对它多有歌颂赞美之词,并著书立说以彰之,可知端砚历史源远流长,名闻遐迩。

端砚优点何在?历来公认在于其石质细腻温润,致密坚实; 石品花纹秀丽多姿;“叩之不响,墨之无声,刚而不脆,柔而不滑,宁水不耗,发墨利笔。”再加上历代制砚艺人的精工制作,使其造型式样多姿多彩,由初唐的实用性逐渐提高到明清时期的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高度,步入了民族工艺美术的行列,现已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名扬中外。

唐代(618—907)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在我国文化艺术史上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但对于实用工艺品端砚来说,由于尚处在初采阶段,还没有形成专门艺术。从现传的唐砚看,主要是偏重于实用,流行的是箕形砚,它形状像个簸箕,带足,不分砚堂、砚池,储墨很多。这与唐代书法艺术出现一个高峰,书家辈出,需要书写大字,只有研磨大量的墨汁才够使用的情况是相适应的。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唐代端砚以实用为主并不妨碍它具有审美价值。

宋代
宋代 (960—1279) 是继唐代之后我国文化艺术史上的又一黄金时代。文臣学士在宋代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优越地位,文人士大夫阶层更为庞大,他们对文房用品的生产和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造纸业的发展,雕版印刷的盛行,活字印刷的发明,都无不刺激砚台和其他文房用品的生产和制作。加之到了宋代,雕塑巨像如洞窑摩崖、峙观已渐超消替,而可陈置几案的小巧玲珑的工艺品雕刻则日渐兴旺,其中石雕以砚台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