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物理关于“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的开题报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5:32:18
我想要的是研究性学习的物理报告
题目:
1.选择“生活中的电磁.辐射”这个课题的原因。
2.完成这个课题的有利条件
3.完成这个课题可能会遇到的困然
4.希望通过这次学习活动达到的目标
5.课题的研究计划
6.预期的成果
7.课题主导课程
8.课题相关课程

20世纪是核能从起步到发展的年代。在这100年的最后几十年里,人们完成了核能军转民的过程;也正是这段时间里,由于诸多人为因素引发的几场核事故把公众对核能的感情压抑在一个奇妙的空间里: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又可惜!

事实上,正因为普通公众对核能的一知半解,才导致了核能发展所面临的这样一个尴尬境地。故而,对公众谈辐射防护,除了我们常说的物理学、生物学的内容外,还须考虑诸如政治、经济、伦理以及心理学等多种社会因素。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在其第60号出版物中就将辐射防护的主要目的归结为为人类提供一个适宜的防护标准而不致过分地限制产生辐射照射的有益实践。

公众的辐射防护,主要集中在天然照射和医疗照射两个方面。有资料显示,我国国民所受各种照射的年集体剂量中以天然本底照射所占比重最大。然而即使是这样,我国公民平均每人年累计天然照射剂量也仅为2mSv左右,连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所受职业照射剂量的1/10都不到,也不会产生什么辐射生物学效应,更何况这里面大多数人不从事采矿、隧道施工、航空航天等工作。

天然照射除了来自上述非放射性工作外,主要就是由宇宙射线、由与宇宙射线作用而产生的宇生放射性核素如碳-14等、土壤中的原生放射性核素等产生,这一类照射基本来说是避无可避的。但是话说回来,人类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在还没有发现天然存在的放射性以前,我们还是这样过来了,也没有什么不妥的。类似碳-14这些核素,我们还把它们用作考古学中的年份鉴定,土壤中的一些铀、钍、镭、钾等,我们现在又不住在窑洞里了,讨论起来就显得不太实用。如果硬要说出个辐射防护的子丑寅卯来,就只剩下“回避”两个字,中国有句俗话:“惹不起我躲得起!”——少坐两次飞机、不要那么怀旧天天都要睡在窑洞里;或者看清标志,不要木头木脑地往有放射性物质存放的地方钻,对于天然照射的防护来说就可以OK了。不过反过来,谁又会有事没事地想着给自己找麻烦呢?所以一言以蔽之,对待天然照射,最最主要的还是一个心理因素问题。

除此以外,就剩下医疗照射了,虽然它并不被归纳为公众照射。但是如果说天然照射是公众所受辐射照射的最大来源,那么医疗照射则无疑是人们所受人工辐射的最大造就者了。在西方先进国家,核医学的发展是伴随着辐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来开展的,医院都会在这方面配备物理师。就此为例,1998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