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粒的必修条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4 09:02:57
作为质粒必须具有一个或多个没切位点,多个指的是同一种限制酶的切点有几个,还是在同一质粒上几个有不同种类的限制酶切割点?

当然是同一质粒上几个有不同种类的限制酶切割点
目的是与外缘基因连接,因为这两者不是需要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吗?可如果获得外缘基因那种内切酶,在质粒中没有酶切割点不就没用了吗。所以质粒需要几个有不同种类的限制酶切割点

多个酶切位点,指的是同一个质粒DNA双链双子上有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的切割位点。如:Ecor1和HindⅢ的切割位点就不一样。

请参阅: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分子特异性核酸序列的DNA水解酶。它是基因工程中用于体外剪切基因片段的重要工具酶。
上世纪七十年代,当人们在对噬菌体的宿主特异性的限制-修饰现象进行研究时,首次发现了限制性内切酶。首批被发现的限制性内切酶包括来源于大肠杆菌的EcoR I和EcoR II,以及来源于流感嗜血杆菌(Heamophilus influenzae)的Hind II和Hind III。这些酶可在特定位点切开DNA,产生可体外连接的基因片段。研究者很快发现内切酶是研究基因组成、功能及表达非常有用的工具。

1) 寄主控制的限制与修饰现象
限制与修饰系统是细菌细胞的一种防卫手段。各种细菌都能合成一种或几种能够切割DNA双链的核酸内切酶,它们以此来限制外源DNA存在于自身细胞内,但合成这种酶的细胞自身的DNA不受影响,因为这种细胞还合成了一种修饰酶,对自身的DNA进行了修饰,限制性酶对修饰过的DNA不能起作用。这种现象被称为寄主控制的限制与修饰现象。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类型及特性
按限制酶的亚基组成和切断核酸情况 的不同,分为三类:
Ⅰ型
Ⅱ型*
Ⅲ型

第一类(I型)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专一的核苷酸顺序,它们在识别位点很远的地方任意切割DNA链,其切割的核苷酸顺序没有专一性,是随机的。这类限制性内切酶在DNA重组技术或基因工程中用处不大,无法用于分析DNA结构或克隆基因。这类酶如EcoB、EcoK等。

第三类(III型)限制性内切酶也有专一的识别顺序,在识别顺序旁边几个核苷酸对的固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