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与“形而上学”意思一样吗?能举例说明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9:50:11
首先感谢各位的回答,但本人愚笨,还不是非常理解,希望哪位高手能把这玄乎的东东用实际例子深入浅出的解答,谢了

“形而上”与“形而上学”

在古希腊学者和我国古代学者的心目中,形而上学是相当好听的名称,为什么现在却成为腐朽的反动的哲学代名词?

一、什么是“形而上”

中国古代的哲学著作《易经》《系辞上传》第十二章中,有如下的一段文字:“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自然的大道理;所说的器,是指一切有形的事物。而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按照着自然的大道理进行的。

老子有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意为形而上的东西就是指道,既是指哲学方法,又是指思维活动;形而下则是指具体的,可以捉摸到的东西或器物。

形而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应当是一种思想。思想在现实客观过程中确实起到作用,但却是以无形的方式表现出来的,面对有形的东西它就是形而上的东西。所以黑格尔强调,精神应当是最高的形而上。

“形上”和“形下”是相通的,形而上的实践意义是促进形而下良性发展,是不断变化的过程。如四时冷暖是人人都能感受到的,当把四时总结成二十四节气时,这就发生了第一个变化;当人们利用二十四节气变化从事农业生产时,这又是一个变化。

二、“形而上学”的由来

幸而上学首先是哲学的代名词。

亚里斯多德是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在公元前322年死去以后,遗留的著作很多。到了公元前40年时,雅典的吕克昂学院第十一任院长安得洛尼柯,才把亚里斯多德的遗稿编为《亚里斯多德全集》。其中相当部分的文稿首先编撰在《物理学》中,而其他一部分研究抽象的哲学原理的著作,则编在《物理学》之后,标题即为《后于物理学》。欧洲语言中的“形而上学”来自希腊语,如英语的“metaphysics”,直译为“物理学之后”,正与此对应。

显然《后于物理学》这个标题是编书的人临时采用的,意义很不确切。实际上,亚里斯多德自己说过,他在这一部分著作中所讨论的问题,乃是关于事物的属性、本质等等的“第一原理”,而他的《物理学》著作只不过是“第二哲学”罢了。

自从《亚里斯多德全集》发行的时候起,西方的学者们一谈到抽象的哲学原理,就都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