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关于凤凰台的传说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1:17:35
要好一点的,不要太直白

金陵凤凰台在中华门内西南的凤台山上,凤台山地势高耸,有东晋名臣谢玄之墓和“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的衣冠冢。在当时,凤台山是观赏“大江前绕,鹭洲中分”景点的最佳处。继李白之后,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也写下了《登凤凰台》诗:“千年百尺凤凰台,送尽潮回凤不回。白鹭北头江草合,乌衣西面杏花开。龙蟠虎踞山川在,古往今来鼓角哀。只有谪仙留句处,春风掌管拂蛛煤。”与前二位作者带伤感的情调不同,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写的《宴凤凰台》诗充盈着春天的喜庆:“梅花融雪丽香台,仙旅凭高锦席开。山水四围龙虎抱,云霞五彩凤凰来。客乡喜人阳和候,尊酒叨承将相才。独倚东风番醉墨,遍题春色对蓬莱。”
在南京江心洲洲头,一座高25米,占地33亩,投资1000万元的金陵凤凰台拔地而起。登台远眺:“三山烟霞,二水奔流”的诗境尽收眼底。远望巍峨壮观,东接河西新区,西枕长江浪波,南抱三山葱茏,北临万家灯火,大江风貌尽收眼底,确实是一处叹为观止的胜地。
朱元璋与宋廉等的《阅江楼记》是南京人文积淀的又一佐证,600年前围绕阅江楼建与不建的争端与引伸的选才话题对现代或许还有借鉴意义,这些在今人所写的阅江楼诗文中有更多论述,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伏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诗的第一句点题。“凤凰台上凤凰游”,很自然地 将凤凰台的得名点了出来,起句自然飘逸。而接着的一句,却是那样的无限感慨:“凤去台空江自流”!一个“ 自 ”字,道出了多少历史兴亡的喟叹。这里的“凤凰”,一语双关,既点明了凤凰台的由来,又有人世的沧桑蕴含其中。韵致高逸,寄慨遥深。
接着的三、四两句承上,以“吴宫”、“晋代”一联,概指了凤凰台作为六朝故都所见证的历史兴亡。语言平缓而对仗精工,寄寓着无限的悲凉。“吴宫花草”,表现昔日吴王的苑囿的似锦繁华和如今的湮没幽径。“晋代衣冠”,是表现当年东晋的豪门权贵,是何等的荣耀,如今他们的孤冢却散落在荒烟蔓草之中。 这一联浸透了无限的凄凉。

凤凰台:在今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