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通史的目的和困难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02:31:44
还有最要机构及意义

《台湾通史》为有关台湾历史的一部通史著作,作者为连横。

连横基于先人家教启蒙与台湾为日本所占的双重动机,自1908年至1918年着手撰写《台湾通史》,内容仿效司马迁《史记》体例而成,起自隋朝,终于台湾民主国成立,上下纵横一千三百年。分为纪4、志24、传60,共88篇,36卷,另附表目101项。1920年由台湾通史社出版发行,这是台湾人第一次完成的第一部冠以“台湾通史”名称的著作。不过连横对于台湾民主国的记载,最初以“独立纪”撰写,后又改为“过渡纪”以避免争议。

台湾通史的问世,甚获好评,即连当时民政长官下村宏也为之作序:“……分类有法,矧又气象雄浑,笔力遒健,论断古今,吾几不能测其才之所至,盖近世巨观也。”给予高度肯定。不过近代研究者杨云萍在称赞之余,也公允指出其中的缺失:

连横运用材料有所局限;
连横有抄袭他人作品的弊端;
对史料的处理不够严谨,部分记载甚或出于自己的“创作”。
地名与人物的错误层出。
从近代史学的观点言,《台湾通史》未臻完善,但在日本统治并鼓吹同化之时,台湾通史的出版,的确发挥了维护台湾历史主体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