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客观评价续写的红楼梦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20:50:42

说实话,我想了很久才来冒昧回答一下的。因为我虽然喜欢红楼梦,但是研究不深,只能浅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红楼梦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一个谜,很多人都去研究它,所以才会衍生出“红学”这种学术派别。我觉着,高鹗的续写比较失败。在读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曹雪芹在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中都预示了人物最终的结局,而高鹗却脱离了这些,自己另起炉灶,让人读来不免有种虎头蛇尾的感觉。
我就说这么多,因为自己研究不深,不好再妄自评价。建议你多读,并参考一些资料,红楼梦不是一朝一夕能弄懂得,有些人一辈子也没研究出什么结果。好了,希望你能多读一些像红楼梦这样的中国古典文学,我真的衷心希望这样,因为我真的非常热爱古典文学,我觉着,这些东西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红楼梦》在历史上一度被判为“反书”“禁书”。它的后四十回并非完全没有原版。但因世事动乱,都已散落无迹。后世数百年来,续写之人不在少数。在众多续写之中,高鹗版的可算是最为优秀的。他的遣词造句,意境情节都与原版极有相似。
但是高鹗的续写在众多方面同样有着与曹雪芹大相径庭之处。他的用词造句明显逊于曹雪芹,在故事的安排上也有很多牵强附会,更是将一些前八十回刻意铺垫的线索斩断,失去后文。从而使整部书由一个家族的悲剧,时代的悲剧,历史的悲剧,转变成儿女私情的小家子气文作,大大降低了《红楼梦》的文学艺术价值及历史意义。
现代红学研究者已经基本不将高鹗的续写作为《红楼梦》研究的主体之一。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可以反映出原版红楼的趋势意图,它被看作《红楼梦》研究的一向重要资料。

必是和前文有些出入,后四十回中鲜见诗词歌赋了,行文有些仓促,青天白日地说,即便是大家不知道后面是程、高续本,也能看出文字功底的不同,显然是前后照应不周全了,比如史湘云,但从判词中就得以看出贾府衰败后,由于偶然机会于宝玉相见,或说元春和宝玉的年龄差,很多种说法,都有其道理——从文中皆可找到对应点,很典型的思维不缜密了。

著名作家张爱玲女士评价后40回就是将红楼梦庸俗化了,如骨癌一般深深印在脑子里,想忘都忘不掉,她对高额的评价是四个字:死有余辜!
但是我认为这未免太过于偏激了些,高鄂所叙写的里面不是仍有“黛玉焚稿”“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等被人所传颂么,还拍成了戏剧,只不过“红学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