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原细菌的菌种鉴定的一般写作顺序【毕业论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2:35:07
我先做的16S,后按手册做的生化实验,没进行显微镜观察,后来要写了,老实说,你要反过来写,先写生理生化,在写16S作为佐证,我就不明白了。没有进行形态观察,从生理生化写起该怎麽说?!这样说是不是不全面啊?

我不需要从其他往上贴过来的,回答者请用自己语言说。

是这样的,楼主的思维过程是没有问题的,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16S现在已经是在菌种鉴定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序列比对往往相似性非常高,尤其是种和种之间分不开,所以,通常在做试验的时候,通过16S定到属之后,再通过生理生化试验来比较种间的区别,最后确定菌种名称,这是试验操作的顺序和思路。
那么写论文就不能这样了,论文主要是三大部分,题目就不用说了,接着是摘要,然后是正文。正文中首先是前言,然后是选题背景,再来是试验方法,接着是试验菌种、设备、仪器,再就是试验操作,结果,讨论。楼主现在应该已经鉴定到种了吧,只是自己没有做形态观察,这一部分可以才伯杰氏手册上翻到,你在试验方法处写上形态观察的方法,在结果处把你所鉴定到的种的形态抄上去就行了,关于生理生化部分的内容一般顺序是,生理部分菌落什么颜色,形状,是否有凸起,微观形态就是菌体形态,大小,是否产芽孢,革兰氏染色,是否有运动性,接触酶,氧化酶等等,生化部分,把你做的糖发酵产酸产气啊,还有什么硫化氢试验啊,硝酸盐的一系列试验什么的都写上,最后总结根据上述试验结果,确定该菌生理生化特征复合什么菌种特征就ok了。

写的我累死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