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文化保护在地震之前的保护措施是怎样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7:08:48
是否有不合理,我觉得地震之前的保护有些被动.但是找不到资料.
我是想要具体的保护措施!请问有没有啊?

羌族人民自古注重社会教育,但旧中国由于民族歧视及汉族政府忽视,羌族的社会教育直到上个世纪40年代仍处于以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的原始状态。新中国成立后,羌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社会教育,把发掘、搜集、整理羌、藏民族文化遗产和开展民族文艺创作等作为重要任务。各县既不断优化和繁荣传统的社会习俗教育、民族文艺教育和社会性体育等,还把群众卫生教育、成人扫盲教育和干部培训等逐步推向深入,不少乡镇和机关单位还组建了农友之家、职工俱乐部等,电视差转台、教育电视台也逐步新设和开通。自1988年起,茂县、汶川、理县、北川四县还轮流举办庆羌年活动。这种综合性的社会活动包括羌族历史教育、文艺演出、体育比赛、书法美术摄影展览、羌区建设成就展览,以及经济、科技、文化和商品交流等等,融民族传统、风情习俗、艺体科技等内容为一体,是当代羌族社会教育的一种广泛增强民族团结、富有娱乐性和科学性的别具一格的新形式。

在阿坝州茂县、汶川、理县说羌语的多。民风民俗保存较完好。

地震之前的保护也是不到位的。
有专家认为,羌族文化在地震之前很长一段时期就已经面临生存的困境,经过世世代代与汉族的共生融合,加之缺乏有效的文化保护计划,其民族传统的日渐淡化也是无可避免的结果。而且羌族没有书面语言,且与汉族一起密切生活了几百年。北川的建筑都很现代了 只有很少的羌族人穿本民族的衣服,会讲羌族话的人就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