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连尹,令尹,寺人,司马)是什么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6:36:49

连尹,令尹为楚国独有,不知是否限于春秋战国时代,否则司徒,司马这样历久弥新的官职就得各个朝代分开介绍了。

“司徙”,是古代的官职名,始于4000多年前的唐、虞之置,负责管理民众、土地教育等事情。司徒一职历代的名称都不同,例如,到了前清时期,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徙。根据《史记》和《通志·氏族略》的记载,虞舜曾为尧时的司徙官。

连尹没察到
楚国官称以“尹”为名的极多,除政务官令尹,左右尹外,还有乐尹、宫厩尹、芋尹、陵尹、清尹、连尹,等等,这些“尹”前一、二字,当是指掌管的事务或地点。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去朝吴,出蔡侯朱,丧太子建,杀连尹奢,屏王之耳目,使不聪明。左传·襄公十五年:屈荡为连尹,养由基为宫厩尹,以靖国人。君子谓:“楚于是乎能官人。

“令尹”一词,是对楚国最高行政大臣的称呼。相当于中原国家的相国,负责辅佐楚王处理一切政务,吴起、黄歇、子常等人曾任此职。春秋初,楚国的最高官为莫敖,为薳、屈、斗这三家世袭,到楚庄王时,楚王消灭了斗氏,在莫敖的基础上新增了令尹,职位仅次于楚王,以压制莫敖的势力。

寺人是宦官的早期称谓。究其根由,古代“寺”、“侍”两字相通,《诗经·秦风》郑氏笺云:“寺,又音侍,本亦作侍字。”所以,寺人是因其内廷侍奉的职掌而得名的,“云寺之言侍者,欲取亲近侍御之义,此奄人也。”

楚国的司马“且司马,令尹之偏,而王之四体
也。”可见司马在楚国权位也是很重的。司马这一官称在楚国出现较晚,楚成王三十三年(前634年)司马子西领兵伐宋,这是第一次在楚国出现这个官称,可能受到中原国家影响才设置的,司马主管军事,战时带兵打仗,平时掌管军赋和军队装备。

司马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官职名称,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职权。
中央官名 :
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后亦加于骠骑将军,后汉单独设置,皆开府。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参考《史记.楚世家》:“立子比为王,公子子皙为令尹,充疾为司马。”
军官名 :
汉武帝定制,大将军所属军队分为五部,各置司马一人领之。魏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