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成大事大业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5 01:59:45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1905 年, 王国维讨论学问事业的三种境界,在其《文学小言十七则》之五中写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不可不历三种之阶级: “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晏同叔《蝶恋花》) 此第一阶级也。“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欧阳永叔《蝶恋花》) 此第二阶级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应作“蓦然回首”) , 那人正(应作“却”) 在, 灯火阑珊时。” (辛幼安)
《青玉案》此第三阶级也。未有不阅第一、第二阶级而能遽跻第三阶级也。文学亦然, 此有文学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养也。
这是对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立业、治学过程中三种境界的论述,极富真知灼见。第一种境界讲的是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入门前表现出来的茫无头绪,不知所措,求学无门的疑惑、彷徨和痛苦。第二种境界则讲的是他们孜孜不倦、坚持不懈,叩打学门时上下求索,攀登书山时以勤为径,泛舟学海时将苦作舟的勤奋、执著与坚韧。而第三种境界讲的则是这些人功夫到家,灵犀相通,炉火纯青,畅游学海胜似闲庭信步,漫步书山能悟其中真谛的怡然自乐和欣喜恬适。

这三种境界不只是针对学术研究或艺术创造的历程,实际上也是对人生奋斗过程的综述与总括,把本不相干的这三句名言连缀成“三重境界”之说,将历史上无数大事业家、大学问家成功的秘密结晶于文学意象之中。

http://www.shineblog.com/user3/qpl007/archives/20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