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史中由非制度化向制度化演变的规律性?(比如唐代宰相名称的转变,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之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14:36:18
中国政治制度史中由非制度化向制度化演变的规律性?(比如唐代宰相名称的转变,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之类,请多举几个,并说下其中的规律性)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制度的两层含义:
  专制主义是指中央权力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乃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2)制度的发展历程:
  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发展于元朝,强化于明清。?
  (3)制度的演变趋势:
  ①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特别是削弱相权,加强皇帝对中央的控制。②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③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4)制度的历史评价: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不同时期起着不同的作用。
  具体来说,在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起进步作用,在封建社会晚期起消极乃至反动作用。
  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在一定范围内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推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经济上,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政治上,空前强化的专制统治使人民毫无政治地位和言论自由,早期资产阶级受到压制和打击。思想上,专制统治制度使读书人只知埋头攻读经书,不去钻研有关国计民生的真才实学,严重阻碍科学的发展。文化专制更使得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被绝对禁止。?
  2、从察举制度到科举制度的选官制度?
  (1)察举(或选举):
  汉朝的一种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之一,西汉时选拔的标准才能和品行,到了东汉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
  (2)科举制度:
  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开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戊戌变法中废除八股取士,1905年举制度被废除。?
  科举制度在历史上起到了两个方面的作用,明朝以前的科举制度主要起了积极的作用,它使具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参加到政权中来,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推动了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明朝实行八股取士以后,科举制度就逐步走向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