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林肯的有何不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22:20:54

林肯的三民主义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对于三民主义,中国人是再熟悉不过了,这是中山先生在很早的时候就提出来的,并且进行了系统的阐释,那就是“民族,民权,民生”。记得在学习中国历史的时候,还搞出来了一个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区分,中国人都有一种喜新厌旧的情节,认为新的一定比旧的好,其实依我来看旧三民主义才是中山先生理论的根本之所在,新三民主义仅仅是具体化的政策而已。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是颇具有创造性的,但是原创性还是需要仔细的推敲和梳理一下,如果翻看一下中山先生的演讲集,就会发现在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讲中提到的“民有,民享,民治”的三民主义之间是有着一些内在的联系的。

  葛底斯堡战役是美国内战中的关键一战,甚至成为了南北战争的转折点。葛底斯堡战役是一场很残酷的南北方军人之间的大戮杀,交战双方共死了51000人,而当时美国只有几百万人口。葛底斯堡战役结束四个月之后的1863年11月19日,林肯在葛底斯堡联邦军队阵亡将士公墓落成奠礼上发表了演说。现在人们都称赞这篇演说,甚至被认为是英语演讲中的最高典范,其演讲手稿被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其演说词被铸成金文长存于牛津大学,因此还视为是美国文学中最漂亮、最富有诗意的文章之一。殊不知,当时林肯好像对此演说的效果感觉并不良好,因为这篇演讲太短,听众刚刚注意听讲的时候,林肯已经讲完了,而照相的人还没摆好三脚架,林肯却已经转身入座了。这篇读下来还不到三分钟的演说本来应该是一篇胜利者庆祝自己军事胜利并向世人进行昭示的政治宣告,但从内容来看,它没有丝毫的好战之气,相反却是一篇感人肺腑的颂辞,它赞美那些作出最后牺牲的人以及他们为之献身的伟大理想和事业。特别是在这篇演讲的结尾,林肯提出了“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这就是他的“民有、民治、民享”的三民主义。

  之所以说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林肯的的三民主义之间是有联系的,并非凭空推断,其实也是源于中山先生自己的解释。1921年3月6日,中山先生在中国国民党本部特设办事处发表演说,即《三民主义之具体办法》,其中就提出:“兄弟所底三民主义,是集合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