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敦煌莫高窟应采取怎样的保护措施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6:23:14

为了保护壁画,在莫高窟内参观时,只能用手电筒观看,每位导游带一个手电筒,如果您为了更好地观看,可以自备一个三节电池的手电.....

敦煌莫高窟迎送着戈壁的沙尘和骄阳,历经千年而不朽,在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之际,新世纪如何应对莫高窟保护的难题,正摆在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的面前。
旭日东升,映红了戈壁滩茫茫的沙梁,莫高窟前的杨树林里传出布谷鸟的鸣叫。记者在敦煌研究院采访了樊锦诗女士。
这位被称为是“敦煌的女儿”的老人,从1963年开始,就把自己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投放到了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中。1998年,老院长段文杰退休,她接任院长后,虽公务缠身,但痴情莫高窟的情感却历久弥深。
樊锦诗说:“20多年来,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前人的创造流芳百世。经过院里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我们已经创造出了一条遗址保护的成功之路,有效阻止人为的破坏,加固了濒临坍塌的洞窟崖体,提高了稳定性和抗震能力,免除了坍塌的危险,形成了一整套砂砾岩石窟崖体裂隙、危崖及防风化加固的技术和工艺;壁画修复技术正在得到不断改进;一个工程阻沙、化学治沙、生物固沙的综合治沙防护体系已初步形成;已对窟区大环境和洞窟小环境作出了科学的质量评价;几种壁画病害产生的机理得到探讨研究,为今后的保护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数据。”
莫高窟的保护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但随着游人的不断增加和洞窟的不断衰变,石窟中潜在的隐患牵动着每个敦煌研究院成员的心。
“我们拿出1908年、40年代的照片和洞窟文物比较,壁画衰变令许多在院里工作了几十年的老专家也感到惊讶。唐代的第156窟前室北壁的墨书《莫高窟记》,工作人员在六十年代抄录时还清晰可见,现在已经看不清了。1991年游客滞留洞窟,对洞窟形成影响的实验表明,旅游旺季内二氧化碳的浓度猛增,空气中的酸性成分增加,与壁画颜料中的某些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就会给壁画带来病害。”
樊锦诗肯定地说:“我们首先要把已经制定好的《莫高窟保护规划》付诸实施。文物的生命如同人的生命一样,不可再生。如果失去了保护的前提,利用就无从谈起。要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工作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原则,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办事,充分合理地利用。”
樊院长说:“在增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