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马克《西线无战事》的主要内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3:00:23
不能太少哦
谢谢大家
要尽快

西线无战事

雷马克

埃里希·马里亚·雷马克,德国现代著名作家,后加入美国籍。《西线无战事》是他的第一部成功之作,创作于1929年,这部作品奠定了他在德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这部小说也是一战时期被毁灭的德国青年一代的控诉书,这本书一出版就引起无与伦比的轰动效应,先后被译成29种文字,销量高达800 万册,尤其受到当地青年的热烈欢迎。

我是一个高中生,叫博伊默尔。1914年8 月,德国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我的老师是一个好战分子,积极鼓励我们投笔从戎,去当步兵。我们的校长也不停的向我们进行长篇大论,于是,我们来到战场,我们一起来的有4 名同学,其他三个人是喜欢深思的克罗普,在炮火中还苦苦背诵物理定律的米勒,对女人兴致颇高的勒尔,那年我们都是19岁,和我们在一起的还有4 个人,有我们的“首领”、坚强机智的老兵卡特辛斯基,一心思念家乡与爱妻的农夫德特林,身体高大的挖煤工夫韦斯特胡斯以及食欲惊人的钳工恰登。

我们8 人虽都来到战场,但是不论是谁,都不清楚我们为什么出来打仗。初入战场,进入火线,参加战役时我们带有各自不同思想感情及遭遇,在这里,我们患难与共,互相帮助,情同兄弟。

进入军营,我们首先受了10个星期的军事训练,这段时期所进行的培养改造,比在学生时代的10年更具有决定意义。我们懂得了,一颗擦亮的钮扣要比4 卷叔本华的著作更为重要。我们先是惊讶,接着怨恨,最后是满不在乎。我们承认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精神,而是靴刷;不是思想,而是制度;不是自由,而是操练。

就这样,我们这群抱着爱国热心的年轻人,怀着对英雄精神的崇拜走出校门,经过短期训练就被送上了战场。然而一到前线,我们原先对人生乃至战争的理想以及那一层浪温主义色彩全都破灭了。

在前线,我为所目睹的一切痛苦不堪:我们肮脏得自己都难以忍受,浑身虱子而且不时饥寒交迫;听到的是枪炮声与轰炸声,要不就是牺牲的人在临终前的惨叫声;看到的是硝烟弥漫、一片火海以及遍地血流和尸体。前线是一个神秘的漩涡……我总觉得那涡流的吸引力正在缓慢地、无法逃避地、不可抗拒地把我吸进去。我不住的为濒临死亡、走向天国的战友默默地祷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