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推行的一批简体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0:51:30
今天听我爸说的,说那个简体字改动较大,没有依据,被废除了,真的有吗?

你爸爸说的对,真的有。
但因为当时对字体的改动过大,造成了认读的困难,在1978年以后就逐渐被废止了。
举个例子,“数学”的“数”字曾在那时被改成左边一个“由”,右边一个反文旁。如今那批字已经不再被使用了。

淘汰的汉字----第二次汉字简化字

在文革中,我国进行了第二次汉字简化,这是一次不成功的文字改革。现在,简化方案己被否定。当时,我刚刚步入杏坛,印象深刻,流毒颇为严重。现在有些字还时常出现在手抄的文稿之中。今天是否有人记得这些字呢?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简称“二简字”、“二简表”。这是1949年以后第二批简化字。它的公布试行,虽在1976年10月以后,但指导思想、做法都是文革惯性使然,由此引发了广泛批评。

1977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及各省、市、自治区一级报纸发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第一表收简化字248个,第二表收简化字605个。12月21日《人民日报》开始试用《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第一表的简化字。次年3月2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学校试用简化字的通知》。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解释》说,原则上,“广大群众对汉字进行的简化,充分显示了群众的创造精神和丰富的智慧。从事汉字简化工作,就是要总结群众创造简化字的规律,应用群众简化汉字的方法,在广泛搜集群众中流行的简化字的基础上,对汉字进行整理和简化。”采用的主要是“各省、市、自治区和部队推荐的群众中流行的新简化字材料”,“群众来信中提供的新简化字材料”,“1972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向各省、市、自治区征集的新简化字材料”。简化的具体方法为:主要选用群众中流行的简化字;简化汉字形体(590个原字平均笔画为13.1画,462个简化字平均笔画为6.9画,简化字比原字笔画减少近一半)的同时精简了汉字的数量;淘汰了一部分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使一部分汉字的偏旁和笔画结构变成了常用字;减少了一部分汉字的偏旁。

如,“龄”简为“令”, “帮”简为“邦”, “副”、“傅”、“腐”简为“付”,“街”简为“亍”,“停”简为“仃”,“舞”简为“午”, “部”简为“卩”;偏旁“豸”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