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关于《老子“无为而治”在现代管理中的意义》的开题报告以及论文或参考文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16:11:32
老子的“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请求高人指点开题报告的内容,以及论文的重点。希望大家给与我帮助。谢谢!

中国老子网及老子文化网 你看看应该有的 www.laozi.net www.chinalaozi.cn

在《道德经》中老子强调“道”,“道”又是如何体现在个人和社会上呢?老子提出了他的核心思想——“无为”!到底什么是“无为”呢?是很多人认为的不作为么?是一种消极的思想么?我觉得这是我们后人对老子的误解,更是对道家思想的误解。其实,从全文来看,老子的“无为”绝对不是不作为的意思。
先看第一章,老子说:“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一开始就定了“无”和“有”,我相信在他的核心思想中的“无”就是“天地之始”的意思,否则按照老子言简意赅的风格,根本就没有必要在一开始给“无”和“有”作定义。所以“无为”可解释为“做在天地之始该做的”的意思。按照这个意思,我们可以更好地解释通《道德经》中提及的“无为”,更符合老子的思想原旨。“无为”是在事物起始阶段的时候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万物尚未成形,没有竞争,没有邪恶,处于混沌状态,婴儿未孩之态!所以老子想方设法让“圣人”将事物回归到“无为”状态,“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故“为无为,则无不治”,“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在“无”的阶段,它的特点就是没有竞争、没有欲望,更谈不上失败。
用这个解释去理解老子,我们明白了为什么老子那么喜欢无的阶段,那么喜欢婴儿未孩阶段,对于老子来说,都是无的阶段。在春秋末期,战争频繁,对于人生来说,苦难重重,老子认为当时的社会就是因为想“有为”的人太多,导致了纷乱。对于他自己来说,虽说得道,但还不是一样,忍受不了世间的疾苦,对美好生活充满了幻想!道的核心就是易,只有顺着道,才什么都顺,但如果只想控制在“无”的阶段,这是不可能的,老子当时充满了多少的矛盾啊!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反其道而行之,无为而无不为。
所以,无为,就是动摇、懈怠、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