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的“有教无类”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5 02:41:33

以前的教育是贵族才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平民百姓没有这种机会。孔子提出“有教无类”是说教育无分贵族与平民,只要有心向学,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类”包括很多东西,如种族,如南方的少数民族称“蛮”,东方称“夷”…“类”还可以指年龄、贫富、贵贱、贤愚、勇怯,甚至善恶、高矮胖瘦、是否残疾,等等。夫子不嫉恨人有过,有过知改就不害其为君子。夫子最恨的是“乡愿”,这种人是肯定不会教他的,所谓朽木不可雕也;对于年龄超过四十而仍然不上进人,夫子也不感兴趣,他曾说人超过四十还没有什么好的表现,可能就永远不能有所大的改变了。这类人应该在“类”之外。

对任何人都施行教育,不分身份.等级等.

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其“性相近也,习相远也”[8]的人性论。“性相近”说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习相远”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基于“人皆可以通过教育成才成德的”的认识,孔子才作出了“有教无类”的决断。

就是说:你爱吃猪肉,但吃多了胆固醇高,孔子叫你多吃蔬菜;你爱吃白菜,但吃多了没有热量,所以孔子叫你多吃猪肉。

教育,不分男女,贫富,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