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八十年代文学多元并进现象的谈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8:09:15

对于1980年代,人们常常念及。那是一个令知识分子无限兴奋、充满快感的时代,多少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获得了“翻身解放”的感受,甚至,他们一度成为时代的宠儿或者英雄,那种处于聚光灯下、一呼百应万众皆听的情状成为知识分子最美好的记忆。回到历史的现场,我们重新梳理那个时代,才会发现历史原比我们想像的要复杂许多。经历过八十年代文化洗礼的作家查建英采访了曾经在八十年代作为文化界弄潮儿的阿成、北岛、陈丹青、陈平原、崔健、甘阳、李陀、栗宪庭、林旭东、刘索拉、田壮壮、刘奋斗等12位知识分子,辑成《八十年代》一书(刘奋斗的访谈没有收入本书)。阅读这些具有史料性的文字,我们仿佛回到了历史的现场,体味着那份已经属于历史的多彩与沧桑。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人们期待之中的新时代在1978年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来临,犹如春风扑面,一场迅雷不及掩耳的思想解放迅速在神州大地弥漫开来。知识分子登上了这个时代的舞台,一些事件也如幻灯片一样在那个时代的大幕上激情放映——《今天》杂志、朦胧诗歌、星星画展、伤痕文学、先锋文学、探索电影、萨特的存在主义、尼采的“上帝已死”的宣告、美学热、沙龙聚会、老三届热,等等——这些曾经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的历史事件已经成为了一种属于这个时代的标志甚至符号象征,正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所有这一切接踵而至,使得知识分子始终处于一种迷狂的状态,犹如尼采所言的酒神精神的演绎。
  北岛在访谈中讲到,“无论如何,八十年代的确让我怀念,尽管有种种危机。每个国家都有值得骄傲的文化高潮,比如俄国二十世纪初的白银时代。八十年代就是中国二十世纪的文化高潮,此后可能要等很多年才会再出现这样的高潮,我们这代人恐怕赶不上了。八十年代的高潮始于‘文化革命’。‘地震开辟了新的源泉’,没有‘文化革命’,就不可能有八十年代。”没有十年文革,何来八十年代
  北岛的言说中有一个极容易被忽视的问题,那就是这场文化的高潮起始于“文化革命”。如果没有十年文化的空白和压抑,也许就无法产生八十年代的高蹈与浪漫,诗意与宏阔。曾经作为引起西学的主力的甘阳在八十年代主编了“文化:中国与世界”丛书,引起了轰动,并成为知识界的一个标志性的文化事件,而这之前,西学在翻译和出版之中常被视为一种禁忌。没有什么比在空白上描绘图画更自由,也没有比在废墟上建立一座大厦更能显示出成绩来。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