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学所学古典诗词中举一个恰当的例子补写在下面画线处。要求所举例子引文正确、紧扣虚。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3 23:55:19
从中学所学古典诗词中举一个恰当的例子补写在下面画线处。要求所举例子引文正确、紧扣虚。人们在分析艺术品虚和实的关系时,常说:“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这一现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字面上是写景,但这景中却包含了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浓情厚意,是抒情。所写之景是实,所抒之情为虚。这实际上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法。
再如苏轼《江城子》中的“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作者与妻子伉俪情深,虽生死殊途而旧情难忘。积思成梦,悲喜交加,这是虚写。而实则是梦醒之后的悲伤。这样虚实结合,写出了诗人对亡妻思念之深之切之若
先前由于该问题没及时补全,说声对不起。。呵呵。下面问题就是就是根据例句写一段话。考卷内容里滴。。都过去半月了。。。。

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望不见远去的朋友,仍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足迹。这两句,寓情于景,言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描绘了一幅“风雪送客图”。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诗人无限惆怅的惜别之情。(也许还有些失落、孤寂)和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

你【所学的】范围不写明要人怎么答啊....
就这几句
凑合用吧...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实写作者和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省去了,隐者是什么样子也没有介绍。但我们可以通过想像来补充。这种以实写虚的手法,也可以称之为诗歌中的空白艺术。我国的古典诗歌,语言精练,言简意丰,有许多诗歌都运用了这种空白艺术,特别是以白描手法写景叙事的诗多是如此。虚实结合,从而达到虚实相生的效果。

《琵琶行》,诗人三次写到江中的月亮,但描写月亮的目的却是为了烘托人物的感情。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烘托了诗人分别之时凄凉的心境。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烘托出琵琶声美妙动人,引人入胜的效果。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托了琵琶女孤独悲伤的心境。景是实,而通过景物烘托出来的情则是虚

朱熹的《水口行舟》: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是实景;诗人在绘景叙事中蕴含了人生的哲理,是虚。

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贺铸的《青玉案》: “试问闲愁多几许,一川烟柳,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人用带有夸张色彩的比喻,变无形为有形,写出了自己心中无限的感伤和愁苦。“一川烟柳”、“满城风絮”及“梅子黄时雨”,极言闲愁之多,无法排遣。这种用比喻来抒情的写法,从虚实的角度看,是化虚为实,以实写虚。

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三句,极写往昔的繁华生活,与词人当时无限凄凉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