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急求《张纶传》译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8:35:33
张纶字公信,颍州汝阴人。少倜傥任气。举进士不中,补三班奉职,迁右班殿直。从雷有终讨王均于蜀,有降寇数百据险叛,使纶击之,纶驰报曰:“此穷寇,急之则生患,不如谕以向背。”有终用其说,贼果弃兵来降。以功迁益、彭、简等州都巡检使。所部卒纵酒掠居民,纶斩首恶数人,众乃定。奉使灵夏还,会辰州溪峒彭氏蛮内寇,以知辰州。纶至,筑蓬山驿路,贼不得通,乃遁去。迁知渭州。奉使契丹,安抚使曹玮表留之,不可。蛮复入寇,为辰、澧、鼎等州缘边五溪十峒巡检安抚使,谕蛮酋祸福,购还所掠民,遣官与盟,刻石于境上。久之,除江、淮制置发运副使。时盐课大亏,乃奏除通、泰、楚三州盐户宿负,官助其器用,盐入优与之直,由是岁增课数十万石。复置盐场于杭、秀、海三州,岁入课又百五十万。居二岁,增上供米八十万。疏五渠,导太湖入于海,复租米六十万。开长芦西河以避覆舟之患,又筑漕河堤二百里于高邮北,旁锢巨石为十跶①,以泄横流。泰州有捍海堰②,延袤百五十里,久废不治,岁患海涛冒民田。纶方议修复,论者难之,以为涛患息而畜潦③之患兴矣。纶曰:“涛之患十九,而潦之患十一,获多而亡少,岂不可邪?”表三请,愿身自临役。命兼权知泰州,卒成堰,复逋户二千六百,州民利之,为立生祠。居淮南六年,累迁至昭州刺史。契丹隆绪死,为吊慰副使。历知泰、瀛二州、再迁乾州刺史,徙知颍州,卒。纶有材略,所至兴利除害。为人恕,喜施予,在江、淮,见漕卒冻馁道死者众,叹曰:“此有司之过,非所以体上仁也。”推奉钱市絮襦千数,衣其不能自存者。 (《宋史•张纶传》)
谢谢各位!

先占地,有空给你翻,正在翻,别急,我在上班啊

只能给你翻个大概意思

张纶,字公信,颍州汝阴人。年轻时风流倜傥任侠义气。进士没考中,补了三班(三班指皂、壮、快三班)一个缺职,后又调动做了右班殿直(“殿直”是宋朝时的武散官名,分左班、右班)。跟随雷有终在川蜀讨伐王均,(后来)有投降的数百名贼寇据险反叛,就派张纶去打发,张纶马上回报说:“这些人都是穷寇,你逼得他们越急就越容易生生祸患,不如好好劝导让他们自行归顺。”雷有终采纳了他的建议,那些贼寇果然都丢掉兵器前来归降。

(后来)因为有功升官至益、彭、简等州郡做巡检使。手下有士兵酒后闹事惊掠居民,张纶砍了为首几个人的脑袋,这伙人就安稳了。

奉命出使灵夏回来,当时辰州溪峒彭氏蛮人入关为寇。张纶就被派去辰州主事,到了那之后,修建了蓬山驿路,贼人不能通过,就离开了。(后)调到渭州任职。奉命出使契丹,安抚使曹玮上书想请朝廷让他留下来,朝廷没同意。蛮人又来,张纶官为辰、澧、鼎等州缘边五溪十峒巡检安抚使,和蛮人首领告知利害,把蛮人掠走的东西买回来,派遣使官与蛮人盟誓,在边境刻石为证。

很久以后,调职为江、淮制置发运副使。当时盐业萎顿,张纶就上书朝廷免除通、泰、楚三州盐户的长久以来的沉重负担,官方介入支持盐业,当年就增加税收数十万石。又在杭、秀、海三州办置盐场,每年又增加税收一百五十万。两年后,上供稻米增加八十万石。疏通五渠,引太湖水进入于海,又增加租米六十万石。开凿了长芦西河以避免覆舟之患(疏浚),又在高邮北部二百里建了漕河堤,累巨石为十座跶,以泄洪之用泄。泰州有座捍海堰,绵延一百五十里长,(但)荒废已久无人治理,每年都会担心有洪涝灾害发生。张纶刚说要修复捍海堰,就有人诘难反对,认为张纶这样做不过平了大患但仍有小患(涛、潦,指不同程度的水患)。张纶说:“涛患有十九的话,潦患只有十一,我们这样做难道不行吗?”再三上书朝廷情愿,表示愿意亲身犯死。朝廷就任命他兼管泰州事务,后来捍海堰修复成功,拯救了流亡者二千六百人,泰州人民感恩戴德,给张纶立了生祠。

在淮南待了六年,调到昭州任刺史。契丹国隆绪死的时候,被任命为吊慰副使。又在泰、瀛二州任职、再到乾州任刺史,最后调到颍州,在那里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