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西原借款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8 01:51:59

西原借款(1917年) —————
1917年8月28日(民国六年七月十一日),北京政府财政总长梁启超与日本横滨正金银行签订续善后借款1000万日元合同。
该项借款是段祺瑞政府和日本寺内正毅内阁之间著名的“西原借款”之一。
日本企图通过借款独占中国主权。
在一系列的借款中,其中由段祺瑞的日本顾问西原龟三经办的有8次,总数约1.45亿日元,这批借款总称为“西原借款”。
通过借款,段祺瑞把山东和东北地区的铁路、矿产、森林等权益大量出卖给日本。

1916年10月,日本寺内正毅上台组织内阁。鉴于前任大隈重信以武力侵华,引起国内外指责,“使日本陷于进退维谷之境”,寺内改变策略,标榜“尊重并拥护中国独立和领土完整”,“不干涉一切内政纠纷”,“与列强保持协商”等原则,摆出一副对华新姿态,用以改变人们心目中的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残形象。其实,寺内改变的只是侵略的形式,从军事恫吓为主变到经济扩张为主,以贷款为手段达到对中国多方面的控制。西原借款是寺内内阁对华贷款中数目最大、最突出的项目,体现了这个内阁侵略中国的真实意图。
日本对华策略的变化是它财政经济状况发生变化的直接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日本带来空前的经济繁荣。它扩大和占领了亚洲市场,加上跟协约国(主要是沙俄)大做军火生意,日本对外贸易从连年入超一变而为持续出超,1915年到1918年,出超共达六亿九千八百万美元。出口的繁荣带动了工业生产的全面跃进:1914年到1919年,工矿业总产值从二十二亿八千七百万日元增加到九十二亿一千五百万日元,增长了三倍多。现金保有数量从1914年末的三亿四千一百万日元增加到1919年末的二十一亿四千五百万日元,激增了六倍。日本大量购进了英、俄、法等国的公债,从资本输入国一变而为资本输出国。所以,寺内上台以后,日本对华投资用自己的剩余资金就绰绰有余,可以仿效美国的“金元外交”,也来搞一下“日元外交”了。
寺内为对华借款确定了下述方针:“避免过去那种以获取权利为主,赤裸裸地强迫中国接受的态度”,“以稳妥条件提供贷款,在增进邦交亲善的同时,采取能促其主动向我提供有利权益的手段”,即引诱中国自己上钩。所以,寺内在贷款中总是不顾资本主义经营原则,破格采取不收手续费、不打折扣、十足交款的优惠条件。为了逃避四国(英、法、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