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中国古典书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4:36:57
比如说:像《庄子》,《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等古典书籍如何为我所用?

找简单的一个先弄透 了解古人的行事思维和成文方式,比如古人用竹简,其文必言简意赅,比如古人认为每个人的悟性不同,所以话就说到一定程度,具体能懂多少用多少,作者就会期待你有悟性。
可以考虑从孙子兵法的前几篇入手,毕竟是白话最多的,其他的探讨人性的就相对难了一点。

孙子兵法十三篇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但对于有些东西没有细说,比如奇正相参,一般人很难运用,于是他的孙子孙膑和36计的作者秦朝的杨南柯就把这些战争理论用具体的案例去阐述。
比如孙子兵法中说,兵贵胜,不贵久也,于是孙膑就提出个持久战的例子,就是当我是被动挨打又无实力取胜时,就尽力拖着你让你赢不了又走不开,就是耗死你的具体应用。
比如孙子兵法说置之死地而后生,于是杨南柯就用了上屋抽梯的一计,是便于后人理解运用罢了。
关于兵法分三种境界理解,贯通,运用,有了三十六计算是对贯通的一个贡献吧。建议你看电视剧(孙子兵法与36计)讲的可以,其他的目前看来还没有讲的太好的。

其实一直崇尚兵家的孙子,临终前皈依了儒家,尽管两家我都喜欢,但我个人自更喜欢孙子兵法。

你需要对诸子百家有个整体认识,一定要看易中天先生讲的先秦诸子百家,你会选出你自己喜欢的。

个人认为,对于国家来讲,孙子兵法是个得偿所愿的工具,就好像外科手术刀,儒家是辅中药,药效能百世不衰。

1、比如论语 儒家的姿态是与时间去争抢 抢出时间去建立,讲究有为,在现实中很合适。
2、而看老庄 则是在时光中顺应乐生~,说句实话,任何个人的理想和事业在人类发展史上都不值一提,我们的确需要有个平和心态。但控制不好的人发展成消极厌世就不行了,学道家得有慧根,得很聪明。道家是对社会美满的终极要求,儒家的有为做的好不好,最后可以用道家的标准来衡量社会进步到何种程度了。
我很佩服孔老夫子,四书中的大学和中庸,可以让中华民族永不消亡,其他的两本论语和孟子是分别记录这两位大师的话的,有一次学生问孔子为什么山上的树壮的被杀,山下的家畜病的被杀,我们是该壮还是不壮,孔子告诉他介于二者之间,这就是中庸,可以保证不被灭族。再加上一个好学,这个民族绝对是非常牛+。
3、看了孙子的东西 主要的收获是哪方面的呢?擅长对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