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价值观和知觉角度分析父子骑骡的故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21:26:12
一位农民和他儿子到离村12里地的城镇去赶集。开始时老农骑着骡子,儿子跟在骡后面走。没走多远,就碰到一位年青的母亲,她指责农夫虐待他的儿子。农夫不好意思地下了骡,让给儿子骑。走了一公里,他们遇到一位老和尚,老和尚见年青人骑着骡,而让老者走路,就骂年青人不孝顺。儿子马上跳下骡,看着他父亲。两人决定谁也不骑。两人又走了四里地,碰到一学者,学者见两人放着骡不骑,走得气喘吁吁的,就笑话他们放着骡不骑,自找苦吃。农夫听学者这么说,就把儿子托上骡,自己也翻身上骡。两人一起骑着骡又走了三里地,碰到了一位外国人,这位外国人见他们两人合骑一头骡,就指责他们虐待牲口!

请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1)试从价值观的角度进行分析这个故事。

(2)试从知觉的角度进行分析这个故事。

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就不同,

价值是指客体满足主体的属性,而价值观是人们对于价值的最基本的观点和看法。其本身又要受到世界观和认识论的影响。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我们生活与其间的世界的最基本的观点和看法,很显然,每个人他对于世界的看法是不同的,这就导致不同的人对于相同的事物的看法是不相同的,如上例。
而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人的意思并不是被动的对于事物的反映,而是在意识的引导下,有目的的选择和重构,最终形成自身的认识。对于同一个事物人的认识是不同的。
由于以上的原因,人们对于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无价值的东西是不一样的,那当然就会出现以上的例子中出现的问题。

不能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