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去库存化效应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07:10:38

去库存效应
顾客对无法储存的商品的价格敏感度低。存货效应表明,不易变质且易存储的产品价格弹性要高一点。相反,易腐坏产品的价格很难用来刺激需求。此外,在企业做让利促销时,若顾客已存有较大量的某种产品,就会对大幅度的降价不太敏感;若顾客没有,也不急需时,微小的降幅不足以引起购买,而大幅度的降价则又可能造成购买热潮。

  在经济上行周期尤其在2006年和2007年里,中国企业因原材料商品价格上涨预期、出口形势良好、企业盈利前景看好等各种原因,而增加了大量产成品或原材料库存,甚至扩大投资、购进机器设备,大大扩充了产能。而在2008年下半年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的形势下,这些就形成了库存,2009年只有消化了这些库存,企业才能重新整装前进,经济才能回到增长的轨道。
  中金公司将库存及去库存化分成两类,即狭义库存和广义库存,相应地有狭义去库存化和广义去库存化。中金报告指出,狭义去库存化仅指降低产品库存水平,譬如企业降低原材料库存,这一点可能较快实现。但其对于经济的影响不能过分夸大,这是因为:一是中国过去亦经历过了狭义去库存化,譬如2005年企业降低库存水平,但期间并未使得经济大幅下滑,GDP增速仍节节攀升;二是中国的库存变动占GDP的比重,自2000年之后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大幅下降至2.1%左右,远低于2000年之前1980年至1990年代6.1%的水平,反映了科技进步使得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高,这一趋势也降低了去库存化对于经济的影响。因此,简单的将目前的经济下滑完全归咎于去库存化是不合适的。
  中金报告指出,广义去库存化,即消化过剩产能的过程不会很快结束。中国近年来多数工业品产能扩张了数倍,且2007年至2008年的在建产能仍规模巨大,将于未来逐渐释放,这一产能过剩的严重性从宏观层面的投资与消费失衡局面就可见一斑。中国投资率(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近几年不断高企达到43%,不仅远高于中国自身过去多年38%的平均水平,也远高于其他国家的峰值水平;与此相反,中国消费率则不断降低,从过去多年的平均水平59%降至目前的50%左右,更低于其他国家的正常水平(70%左右)。投资过度和消费不足,使得消化过剩产能要比狭义的去库存化更长期、更痛苦。